唐代编撰的《隋书》,仍然记载了当时流传的许多鲜卑语的经籍,
那时也还有一些人会鲜卑语,这尤其表现在音乐当中——鲜卑乐
是唐代北狄乐三部之首(另两部是吐谷浑和部落稽)。
总体上看,进入唐代以后,“鲜卑”一词便基本消失,因为北方
又涌出了许多新兴的民族——突厥、回鹘、契丹、室韦、沙陀、
党项等,其中的室韦,一般认为是鲜卑人留居在东北故地未南迁
的那一部分,从名称上说,“室韦”与“鲜卑”可能也是同源的。
而根据目前的主流观点,蒙古的核心氏族便出自室韦之一支。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魏末年还出现过汉人大族被赐胡姓事件,直到北周末年才恢复汉姓。说明当时虽然胡汉之间生活习惯已经差别不大,但至少鲜卑贵族在心理上还是认为自己是胡人,与汉人还是有区别的。
: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期,鲜卑贵族这一称谓彻底不再出现,北周或是隋的外族官僚再不以胡人自举,也就是说胡汉之间彻底融合。按理说应该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可能是杨坚的篡位,但史书上似乎没有相关记载,熟悉这个问题的朋友们发表一下意见吧。
--
FROM 218.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