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酝酿兰州决战
在定西,西北长官公署召集会议(此时马步芳已经为西北长官),讨论方略,胡
军有代表出席,最后决定按照马步芳的意见实行兰州决战方案。其实,无论在平
凉还是在定西决战,都是毛泽东彭得怀求之不得的,这样战线短,供应充分,青
马无坚可守,而在兰州决战,虽不如平凉定西,但只要青马敢决战就行,最让毛
泽东彭得怀担心的是青马撤到黄河西岸北岸,特别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解放军
打游击周旋,虽然最终也能解决青马,但势必拖延甘青两省解放时日,且要大费
周折。
青马若经过河西走廊退往新疆,也是让人头疼的事。届时,青马与新疆的主战派
78军和原青马的骑5军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肯定不比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容易多少
。不过,青马自己还幻想着在决战中击败共军,御敌于“境外”,同时也视退往
新疆为畏途,根本没想过这么干,只连连催促陶恃岳放骑5军回甘青。
关于青马决战兰州决定的形成,按后来彭铭鼎说法十分复杂。其中交错着各种矛
盾(这里省了)。彭铭鼎说是他引诱青马决定决战兰州的。而我看,问题很简单
,那就是,青马有没有决心放弃决战?按青马当时的心气,不可能。退一步说,
青马放弃决战,有没有决心放弃正规战?更不可能。放弃决战而不放弃正规战,
最终还是要决战。退到青海、河西、新疆?那些地方决战比在兰州决战有利?至
少马继援很难这么想。毛泽东彭得怀害怕青马退到青海主要是害怕拖延时间,并
不担心最终解决问题。青马却要考虑最终的根本出路。退到青海、河西、新疆,
无论打正规战打游击战,青马比毛泽东彭得怀还觉得前途可怕。说来说去,在兰
州决战是一个行之必然的事情。
其实,在定西会议上,82军参谋长马文鼎提出了不要在兰州与解放军决战的意见
,他认为,坚守兰州,胜,限于兰州地形,反击无战果,败,背水只有一座兰州
黄河铁桥作退路,弄不好有灭顶之灾,他提出,应将主力撤到黄河北岸,南岸兰
州只做一下牵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弃,主力在黄河北岸沿河机动,解放军在哪里
渡河,就在哪里“半渡击”。应当说,马文鼎的方案最接近毛泽东彭得怀所担心
的情形,或最容易向毛泽东彭得怀所担心的情形发展,虽然在漫长的黄河沿岸阻
止优势兵力的解放军渡河不大可能,但青马可攻可守可退,与解放军周旋方式的
选择空间相当大。
仍旧是马氏父子的狂妄,否定了这个最能延长青马寿命的方案,而“败无退路”
也就被这位马参谋长言中了。
10. 兰州南山阵地和两军布阵
兰州位于四周环山的狭长的盆地上,黄河自西向东贯穿,兰州地处南岸,城西有
一座上一世纪造的铁桥联系北岸,此桥是当时数千离黄河唯一的桥梁,故军事价
值很大。若控制兰州,兰州的南山是必守的阵地。南山自东向西依次为十里山,
古城岭,窦家山,马架山,营盘岭(皋兰山南梁),沈家岭,狗娃山。其中沈家
岭离铁桥最近,又与狗娃山一起扼守着两条南去的公路,被认为是“兰州锁钥”
。十里山,古城岭、马架山,营盘岭还有抗战时期修的永久性工事。
虽然青马军官自己也认为兰州因为山势陡峭而易守难攻,但事情不那么简单。从
宏观上讲,南山诸山从东到西是一字排开,但除了东部的十里山是对外呈横“一
“字外,其余上面提到的诸山都是南北长、东西短的椭圆形山梁,而守住这些山
梁,必须在上面构筑椭圆的环形阵地,不但战线数倍放大,而且一开打,前、左
、右都可受到攻击。客观的说,兰州既不好攻,也不好守。
双方的布阵是,青马方面: 82军100师加青海保安一团守东冈十里山,古城岭,
窦家山,马架山,其中青海保安一团守窦家山。82军248师守营盘岭(皋兰山南梁
)。82军190师守沈家岭,狗娃山,其中569团加568团一个营守沈家岭,568团二
个营守狗娃山。129军357师(受190师指挥)守小西胡。小西胡在狗娃山西侧后,
只起掩护作用。
双方后来的资料对东部100师防守面的叙述不一致,解放军方面的布阵图标记着129军
181师(新编1师)守东冈十里山,但青马军官后来回顾,181师一个团开战前调离
了兰州,另一个团布置在城区,而且181师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弱,因此估计不
会让其守东冈十里山这样重要的阵地,故采信青马说法。但青马回顾资料未谈及
青海保安一团,此点采信解放军方面说法。
解放军方面:19兵团63军攻窦家山、十里山、65军攻古城岭,马架山,2兵团6军
攻营盘岭,4军攻沈家岭,狗娃山。3军牵制小西胡敌人并做总预备队。基本上,
解放军是以一个军攻青马一个师。
63军军长郑维山是仅有的有着西路军惨痛经历而又可以领着千军万马回来向青马
复仇的军长。师级主官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郑当年是红30军88师副师长。我很
喜欢郑维山,觉得他关键时候能顶事,有韩先楚的风范,两人连外形都象,瘦小
瘦小的。但公平的说,郑的63军在兰州战役中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
11. “试攻”
青马82军8月中旬初就赶回了兰州,抓紧构筑完善工事,解放军8月18日接锺而至
(与青马后卫129军保持两天路程),只准备了一天就开始攻击。8月20日双方开
打。
事后,解放军说20、21日的攻击是“试攻”。其实如果攻下了,也就不说“试攻
”了。我想“试攻”大概是进攻失败后的托词。
4军、6军只攻了一天就叫停了,19兵团首次与青马接仗,头天攻不动,不服气,
第二天接着来,还是攻不动,于是杨得志哀叹:我们华北部队历史上从来没有攻
两天一个阵地也拿不下来的时候。扶眉战役前,老彭安排远道而来的19兵团先不
参战,只警戒和牵制马家军,报到北京,急得毛泽东连连发电,让彭把青马作战
特点“严格告之杨等,他们对打马是没经验的”。从杨兵团“试攻”两天的战绩
看,毛多来几封电报真是不冤枉他。
“试攻”阶段,解放军全线伤亡2500人,没拿下一个青马阵地。
小时,我曾碰到一个干部,就是当年在华北部队参加打兰州的,记得他说:白刃
战,解放军的刺刀拼不过青马的马刀,还说,青马反击时,眼看冲下来,炮兵急
忙开炮,伤了不少自己人。不过,说到后来,语气也挺轻松,“再攻攻下了,攻
了一天就攻下了”。问他“试攻”为何没攻下,他说是轻敌。
不管是轻敌,还是准备不充分,或者两者干脆就是一回事,反正估计彭德怀当时
肯定头皮发紧,首攻攻不动,二次攻就一定能攻下来吗?从彭给毛发的电报看,
彭是作好了再攻失利准备的。
“试攻”阶段,青马再次击败共军,士气大振。“青马股份”在咸阳、固关 “暴
跌”后“反弹”。其伤亡虽然根本不是马继援所说的“百数十人”,但估计比解
放军少得多,可能全线不会超过800人。但马家父子在欣喜之后,于兰州攻坚战决
战打响前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首先,青马坚守兰州的战法,工事火力基本爆露,阵地不让对方攻入,伤亡固然
小,但一旦攻入再夺回来,青马也要付出相当的伤亡,这已被证明。在解放军优
势兵力火力面前,青马能否陪得住?其次,马步芳实行兰州决战的条件是兰州左
翼的宁马部队,汉中的胡军要作有力配合:宁马一路直接攻击兰州外围的解放军
,一路攻击定西,切断解放军供应线。胡军要进攻宝鸡。兰州右翼的安全也要有
保证。而现实是,宁马千呼万唤不出窝(出窝估计也没用,64军等着呢)。胡军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倒是进攻了宝鸡,但立即遭到痛击,大败而归。而一野一兵
团王震部已经直插临夏,所谓保证右翼安全的新编骑兵军在解放军没到时就已经
溃散,眼看王震部过了黄河就能兜击青马西宁老巢。
8月22日,马步芳在解放军“试攻”中获胜后离开了兰州窜回西宁。从各个方面情
况看,马氏父子至少在解放军总攻兰州的前一天就已经意识到青马末日到了。马
步芳临行前告之马继援,若无援军,撤回青海。
12. 总攻----双方如是说
“试攻” 后过了三天(实际上,19兵团个别地段双方始终有接触),8月25日,总
攻兰州打响。
战后,双方在战线东段(65军攻的古城岭,63军攻的窦家山)和中段(6军攻的营
盘岭)的战况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军方面的记述是,攻克了阵地,青马无力反
击,最后溃败。青马的描述是,战况虽然激烈,但远没有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
青马是按照计划建制完整的主动撤离阵地的。
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古城岭、窦家山是在下午4点钟左右攻克的,
当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知道了要放弃兰州,这里的青马100师按计划就要开始撤离
了,当然不会再争夺这两个阵地。古城岭、窦家山即使被对方占领,只要十里山
、马架山不占领,解放军仍然不敢从撕裂的口子插入兰州。而当日解放军似乎也
只满足攻克古城岭、窦家山,没有进逼对手。防守窦家山的损耗主要是青海保安
一团,青马100师只赔上一个营(解放军说法),加上古城岭的损失,100师阵地
上估计损失不会超过2500人,因此100师建制较完整的撤离阵地是可信的。
同样,6军攻的营盘岭也是这种情况,6军攻了一个白天,也只在下午5点占领了三
营子阵地,前面还有二营子、头营和皋兰山主峰阵地,离把248师赶下皋兰山还早
呢。而这时248师也在准备撤离,不会反击了。248师师长后来自己说其部队阵地
上损失不大,但从战况看,损失应该大于100师(100师有青保一团垫背)。248师
也应当说建制较完整的撤离阵地的。同样,6军占领了三营子阵地后没有进逼敌人
,到第二天早上才“红旗插上皋兰山主峰”。
只有西段沈家岭,狗娃山,双方的战况描述基本一致。青马方面的回顾者是当时
的190师的参谋长,他一个白天直至下午6点多钟青马被4军赶下沈家岭都在那里督
战。结论是,沈家岭的确是解放军攻克的,而从最后时刻青马357师师长和190师
参谋长仍在沈家岭最后一道防线督战的情况看,青马负责防守和增援的部队也拼
到了实在无力再打下去的地步了。按规定,190师应在晚9点才能撤离沈家岭,狗
娃山,并要掩护全军撤退。所以,事后青马把兰州惨败的责任归咎于190师师长马
振武。
13. 沈家岭
沈家岭战斗,解放军说凌晨6点打响,青马说凌晨2点打响。尽管青马已准确预测
了解放军进攻日子并有了准备,但解放军还是一举突破第一道防线。虽然青马遏
止了解放军的连续进攻,但争夺主要在第二道防线,解放军已经沈家岭上站稳了
脚。
4军11师主攻,31团正面主攻,32团从左翼助攻。战后解放军的回忆有讲31团的,
有讲32团的,都只顺带提了一下33团,或说在右翼,或说在正面,但没有专门讲
33团的,以致于33团的作用战绩至今不知道。我推想可能33团只上了一个营,而
且归31团指挥。
从31团打到中午12点就只剩了一二百人、青马4个营的加强团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
的情况看,战斗异常残酷。青马下一拨来的是357师骑兵团,82军工兵营等部队。
青马士兵光着膀子,提着枪、举着亮闪闪的马刀、高喊着“天门开了”、冒着解
放军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冲过来,那场景想来也很恐怖。解放军除了较优势的炮
火和自动火器外,也就是血肉之驱了。当1点钟10师30团增援上来牢牢控制了第二
道防线后,天平开始倾斜。下午3.4点种,在打退了青马最后一次大规模冲锋后,
解放军已占领了沈家岭南半部,这里比北半部地势高,处于有利态势,青马已呈
败相。下午5点多种,解放军步步进逼,把青马打到了沈家岭北部最后一道防线,
青马再也没派来支援部队。6点多种,解放军发起全线冲锋,青马官兵精神崩溃了
,不再理会督战的357师师长和190师参谋长,溃败下去了。4军占领沈家岭。
14. 青马决定撤退
天亮后,马继援陆续收到各个阵地接连被对方攻破的消息,而宁马不出窝,兰州
右翼临夏已崩溃。马继援想来已经盘算怎样退出兰州了。中午一点钟,他同沈家
岭569团通话,190师参谋长告诉他,白天尚可支撑,晚上就不行了。190师参谋长
回忆,马继援当时说了句“知道了”,从语气上就能听出他已经蔫了。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早年兰州流传着一说法:本来双方都已经到了打不下去的时候了,但都还硬撑着
。下午马继援来到南山最高的皋兰山主峰,那里望去,西边的沈家岭“一片火海
”(这可是青马248师师长的描述)。马继援用望远镜看着沈家岭,说了一句“娃
们,不行了”。 马氏父子对其部下统称“娃们”。此语一出,“娃们”顿时军心
大乱,再也没有心思打了,争相逃命,一片混乱,所以才一败涂地。这种说法未
得到青马军官的证实。事实是,只在“试攻”挫败解放军后的22日,马继援驱车
来到皋兰山主峰主持战斗现场会,那时当然不会说“娃们,不行了”。
下午两点钟,马继援在82军军部(黄河北岸庙滩子)召集各师长开会,下达了撤
退命令。下午4点开始撤退,后勤先行,100师5点开始撤退,248师7点开始撤退,
190师9点开始撤退。会后,马继援率领82军军部离开了兰州,奔向永登。
15. 你出错,我也出错
经过一个白天惨烈的激战后,解放军主攻的青马一线阵地全被攻破,青马决定撤
退,解放军已经稳操胜券。接下来发生的是,双方都犯了重大错误。对青马来说
,错误是致命的,导致了全面溃败。对解放军来说,错误是遗憾的,失去了全歼
完胜青马主力的机会。
青马的错误是,撤退开始不久就陷入了混乱,原来制定的撤退计划根本没行得通
。撤退中的失误是没有规定轻装简从,一粮一弹都要带走,后勤部门如此,士兵
个人也如此。于是,各种车辆、大包小件、牲口伤员一齐涌向黄河铁桥,在狭窄
的铁桥上立即造成拥堵(铁桥路面仅能勉强允许两辆旧式汽车交会,现在也是这
样)。
本来,按后来的事实看,解放军先头部队在26日0点才到达铁桥,青马有8个钟头
组织撤退,若在华林坪等处布置好阻击,还能争取至少两个钟头,组织的好,除
了伤亡在阵地上的万余人外,其余部队是可以都出来的。而荒唐的是,沈家岭失
守后,190师守狗娃山的568团(狗娃山不是解放军主攻目标,战损不大)和357师
竟然先抢着过了河(按规定,190师应在晚9点才能撤离沈家岭,狗娃山),连掩护
部队都没布置,这样一下子变成了各部队各自逃命的局面。皋兰山下来的248师还
近一点,东边的100师在20多里地外,虽说理论上几个小时内也能到达,但事实不
那么简单。指挥机关后勤部门固然可以按规定时间撤出,但前线的部队只能在天
黑后才能撤出。8月的兰州要在7点时才能黑下来。248师一部分和100师大部分没
能在0点前赶到铁桥。最先撤退的100师指挥机关在晚8点以后才到达铁桥。
解放军的重大错误是在攻克沈家岭后对青马的可能动向没有准确的预测,没有进
行连续的攻击。事实是,天黑以后,狗娃山山上山下的敌人就已经放弃阵地逃命
了,也就是说,如果能及时发现敌人动向,各军迅猛攻击,特别是从沈家岭东侧
的公路和雷坛河直接攻入西关铁桥,战果将大的多,可基本全歼敌人。当时敌人
军心已乱,士气全无,一下子打垮完全可能。当我们了解到解放军各军都保留着
强大的预备队而最终基本上没派上用场时,就更感到遗憾了。
事实是,经过一个白天的血战,解放军各军(除了3军)都在整顿,准备第二天继
续攻坚血战,或构筑工事防备青马反袭。也难怪,此时的解放军从高层到基层都
领教了马的顽强凶悍,行动的指导思想是谨慎,充分准备,稳扎稳打。如果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再下来就不好理解了。
3军是在晚上就得知青马败逃的,而且派部队打进去了,那么3军上报野司了没有
?野司(老彭)知道后怎么想的?通报各军没有?安排各军立即攻击没有?要知
道仅让3军部队沿黄河从西面插入是很危险的。衡宝战役时,135师孤军深入,林
总发现后立即挥师全军压上,不然怎么得了。如果青马撤退有序,设置掩护阵地
,3军部队即使不被包饺子,独自从一个方向向铁桥推进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于是乎,第二天早上,19兵团才“攻”上十里山马架山全部阵地,从东面进入兰
州, 6军才“红旗插上皋兰山主峰”,从南面进入兰州。其实,这些阵地哪里还
有青马的影子。4军12师也这时才从华林坪压下,投入了配合3军从城西向城东攻
击的战斗。总之,得知青马败逃后,除了3军,解放军迟钝的可以。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解放军的战史总结承认了这一点,“对敌撤逃估计不足,致使敌主力一部逃脱”
。高层还认为,以后青海叛乱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兰州战役青马主力一部逃脱,
特别是青马团以上军官几乎全部漏网。
16. 晚场明星登台
天佑解放军,晚上,3军作为明星登场了。3军原来做为总预备队的,在4军占领沈
家岭后,准备26日攻狗娃山(25日4军对狗娃山有牵制性进攻)。25日晚10点,3军
前线部队的几个侦察员摸上狗娃山侦察,此时狗娃山阵地已空无一人,继续深入
,抓了一个敌军逃兵,一审,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回来上报,团长当即派出一个
营直插铁桥。从先头连的叙述看,该连大约11点出发,一路上漆黑一片,没见什
么敌人(357师早跑了),在这个重要方向上青马连警戒掩护都没有,可见青马的
确是气数已尽。直到铁桥时,才见车水马龙人员拥挤的敌人抢着过桥。该连立即
开火,从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此时为26日0点。
本来,最初如果青马能组织起有序的反击,是能把桥头夺回的,关键是,此时的
青马全乱了套,虽然也有一些青马官兵反攻想夺回桥头,但既无序,也无效。官
兵在黑暗钟谁也找部找谁,谁也不会舍命攻击解放军,为他人做嫁衣裳,于是最
后藏的藏,跑的跑。随着解放军援兵不断开来,滞留南岸的青马失去了最后的逃
跑机会。
3军控制铁桥后,开始向西关攻击,26日早上,在今天繁华的张掖路上展开了激烈
巷战。随着早上解放军各军从四面八方压下,被堵在南岸的青马或死或降,许多
人跑到黄河边上想泅水过河,黄河兰州段水不深,但夏季水流端急,多泥沙旋涡
,一般水性好的也不敢下去游水。青马官兵没法子,有的找快木版,有的靠马匹
冒险涉水,靠马匹的有一部分度过去了,相当多的则被黄河卷走了。100师的一个
团长(有的说两个团长都是)就是这么逃掉的。更多的则不甘在水中丧命,在河
滩上缴械投降。26日中午,枪声停止,兰州战役结束。青马再次“跌停板”
3军的敏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解放军高层的迟钝,使兰州战役歼敌人数骤增至27000人
,其中青马能战之兵至少20000人,特别是在阵地上损失不大的100师的战斗兵员
因此而基本损失了。如果没有3军最后的动作,敌人全部逃脱(能逃的),不但兰
州战役的战果也就是阵地上消灭的10000人,而且以后的青马仍然有抵抗能力,后
患无穷。3军功不可没。
17. 战场统计
解放军战场报告是,兰州战役歼灭82军100师全部,248师、190师大部,129军一
部,毙、伤、1.3万人,俘敌1.4万人,共歼敌27000人。
我很佩服解放军的战场统计,特别是对歼敌人数的统计。胜如孟娘固,如果各部
队对歼敌数字夸大一些,粟裕就不会发现74师隐藏在山谷里的7000人,败如登步
岛,我军当时的歼敌统计和后来国军将领多年后的回忆几乎纹丝不差。对兰州战
役的歼敌数字27000人无从评价,但沈家岭歼敌数字挺有意思,因为有对方自己的
数字比较。
4军对沈家岭歼敌人数的统计是,毙、伤敌3800人,而190师的参谋长说569团上阵
的4个营3400人下来清点只剩800人,569团建制的三个营长都毙命了。第二拨357师
骑兵团,82军工兵营、190师直属部队3100人,下来清点只剩1000人,其余都应是
伤亡了。那么,两拨加在一起伤亡达4700人,比解放军统计的高出一截子。
解放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呢?在沈家岭北坡的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可
以过目不忘的数字,兰州战役解放军阵亡2997人(应包括“试攻”),差3个3000。
而伤者数字8千多9千多还是上万了我记不得了,但以阵亡数字推算,解放军伤亡
总数应在12000人以上。此战解放军伤亡了20多个团级干部,阵亡的3个全在沈家
岭。
仍以沈家岭局部战斗来说,解放军将领回忆录说4军伤亡3千多人。但3千多多少?
多1百还是多9百?由于过去解放军将领回忆录这类书有正面宣传教育的任务,所
以往往对自己的伤亡数字有隐藏,特别是己方伤亡大于敌人的时候,如副统帅打
四平解放军伤亡数字至今是个谜。
当时一野老部队的团不大,一个团大概也就是1700人左右,战时能上阵的也就是
1千4百人,沈家岭4军前后投入3个半团(?),大概有4500人,将青马赶下山时
,至少应剩下6、7百人,再少,就应调新的部队支援了,以防青马大规模反击。
如此说来,我估计解放军伤亡不会超过4000人,那么解放军将领回忆还算是真实
的。
沈家岭解放军作为攻方,伤亡等于或小于青马,我想原因可能:一是沈家岭没有
永久性工事,是临战抢修的土木结构工事,二是解放军炮火和自动火器占优势(
一野后期,特别是扶眉战役中胡军65军、38军等骨干部队大半被歼,缴获甚多,
装备应当不会太差),三是青马的作战方式是在督战队威逼下不顾一切的往上冲
,当对方火力强大时,伤亡当然大。
回过头来,看看歼灭的青马27000人是什么样的部队,其中甘肃青海两省的保安团
大约有6、7千人,由于129军撤退的早,大部分逃跑了,所以剩下的20000人中,
主力82军占有绝大部分,其中减去357师骑兵团增援沈家岭伤亡的一千多人,再减
去可能有的杂七杂八单位的人数,82军损失至少应在16000人以上。而青马撤退时
,当然头头脑脑,机关后勤先跑,被堵在南岸的应当基本上是战斗部队。82军如
果损失16000人战斗兵员,的确就丧失战斗力了,特别是,双方大致都认为82军骨
干部队100师较另两个师损失大,至少也应当是6000人吧,那么血债累累的100师
(打西路军的主力)的战斗兵员基本被歼灭还是大快人心的。从100师的至少一个
团长是泅水过河的情况看,100师大部分兵员是被堵在南岸的。
兰州战役漏网的青马部队是些什么呢?首先,一般所说的青马5万人守兰州是泛泛
而论,其实在南岸的没这么多。青马布阵时,大部分骑兵,即骑8旅、骑14旅(固
关战斗后重新组建,可能是由190师、248师骑兵团组成)布置在北岸,新编1师的
一个团虽然在南岸,但在战前调离了兰州战役的战术区域。这些加起来就应该有
1万人了,所以兰州南岸的青马是4万人(但甘肃保安部队还有大约4000人,故总
共约44000人)。除了以上提到的部队漏歼外,经铁桥逃脱的青马部队应当有,190师
守狗娃山的568团二个营基本完好,357师的两个团没有经历战斗应当完好,新编
1师一个团没有经历战斗应当完好。这些单位加起来应当有8千人了。248师,100师
都有哪些建制单位逃脱恐怕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如果骑14旅是190师、248师骑
兵团组成的话,则两个师的骑兵漏网。
应当说,兰州战役青马的骑兵基本漏网,而步兵基本损失了。血债累累的骑8旅未
遭痛歼,最后溃散和缴械,对解放军来说是个永久的遗憾。
18. 残马结局
25日下午,马继援离开兰州,奔向永登。按他的想法,主力撤出兰州后奔向河西
,在那里会合新疆来的骑5军,继续和共军干。次日,败报传来,特别是青马看家
部队100师也基本损失,马继援痛心疾首,哭泣说:“我以为100师还完整,没想
到也全部损失了”。他知道没法打下去了,与几个头目商量后,决定遣散部众,
自己开溜。28日,留下一封给众部下的信(当时多数部下头目不在跟前)后,马
继援直接从小路直插青海西宁飞走了。马步芳已先期飞了重庆。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青马原来已部署在北岸的骑兵部队直接奔了青海,逃出兰州的部队先已经溃散了
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到了甘肃永登,据说聚拢起来的人员有5、6千人。按照马
继援的意图,甘肃籍的士兵均遣散了,青海籍的士兵则先整队回青海,但结果路
上也大都溃散了。兰州战役,青马团长以上的头目几乎都溜了出来,最后大概是
在30日,大小头目们都集中到了青海甘肃交界的享堂,随后又带着已为数不多的
士兵逃到了西宁西面的三角城和南面的上五庄。
9月4日,王震兵团一军到达西宁城外,第一件事情是构筑工事,害怕青马反袭。
实际上,当时西宁城没有一个青马士兵。9月5日,一军入城,西宁解放。
部队光了,主子飞了,以封建统制为特征的青马军队的头头脑脑,在精神意志彻
底崩溃后,此刻表现的非常民主,在82军副军长赵遂、190师师长马振武主持下,
大家开会畅所欲言,讨论怎么办。马振武说,能飞的都飞了,我们对他们父子也
没有效不完的忠。马继援留下的信是要“娃们”卸甲归田,枪埋起来,等待时机
继续反共。如果真能这样倒也简单,大家散伙各自回家就行了,但这些大“娃们
”现实的问题是先要看共产党怎么处理他们。讨论来讨论去,看来是,无论怎么
害怕共产党算历史旧账(大“娃们”其中不少有西路军血债),都只有投降一条
路。随着临夏回族上层人士组织的劝降团的到来,这些无首的群龙或者说是塌了
窝的猢狲开始与解放军接洽投降事宜。9月8日,残余的青马官兵2800人(含骑8旅
)在三角城和上五庄,骑14旅残部在门源向解放军交械投降。青马军事集团自此
终结。“青马股份”“退市”。
青马枭雄马步芳、马继援、及重要头目129军军长马步鸾、181师师长马章飞逃海
外,新疆骑5军军长马呈祥陆逃海外。留下来的重要头目多数没有好下场,这倒不
是共产党不讲信用(投降时,共产党承诺既往不咎),搞秋后算账。恰恰相反,
共产党碍于民族政策对这些人相当宽大,开始没有一个关押,只为这些人办了几
个月的学习班,期间行动相当自由。问题是这些人骨子里反共,在度过了军事崩
溃带来的的精神崩溃期后,这些人开始蠢蠢欲动,或明或暗的策动叛乱。叛乱一
度竟成燎原之势。一军平叛战斗伤亡1200多人,其中阵亡达580人,从阵亡 / 伤
亡比例就可见程度之烈。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么新账老账一起算。搞明的,骑八旅旅长马英,82军190师师
长马振武,原骑十四旅旅长马成贤被击毙,青马老将马元海(打西路军时青马前
线总指挥)被俘后镇压。搞暗的,82军副军长赵遂、100师师长谭呈祥、129军357师
师长杨修戎、新编骑兵军军长韩起功(打西路军干将)被镇压。
解放后善终的青马重要头目只有那位预言兰州决战“败无退路”的82军参谋长马
文鼎和248师师长韩有禄,两人完成了给《文史资料》投稿的“历史任务”。韩有
禄是撒拉族。青马中回族和撒拉族的关系仿如大清朝满族和蒙族的关系。撒拉族
人更强悍耿直。当然,新疆整骑1师(骑5军)的师旅长也应作为起义将领对待(
没听说他们搞叛乱)。他们在马呈祥出走时,“选”了一个旅长任师长带领参加
起义,此人叫韩有文,也是撒拉族,有回忆文章发表。
82军190师的“历史任务”只能由那个直到下午6点多钟还在沈家岭督战对抗解放
军的师参谋长完成了,100师的“历史任务”则是由一个搞政工的副师长捉刀的。
综观青马,以其士兵的剽悍奋勇,在几十年征战中胜多败少,最终不能抗拒历史
潮流,为强大的解放军所扫荡。
写此文,手头资料不多,多半是多年来积累在脑子里的,所以叙述的事件史实可
能有不少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对一些个人的分析观点也欢迎大家批评。
(全文完)
凡烦 2004.4.17
--
FROM 68.20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