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跟具体情况有关。
明朝的皇帝,少年即位的几个皇帝,年少时朝政都由太后和内阁大臣掌握,太监没机会
插手,而且没有皇权的支持,太监也就啥都不是。
成年即位的皇帝,即位时已经掌握政局。也就是说,得势的太监是皇帝提拔起来的,本
身很难越过皇帝去。而且皇帝有昏庸的,但是并不愚蠢,一旦某个大太监权势有威胁到
皇帝的可能时,就被先干掉了。所以,明朝的太监得势,只是某个人得势,太监本身没有形成一股政治势力。
这和汉唐时期皇帝由太监拥立,太监成为一股正式的政治势力是不同的。
但是也有特例。像天启皇帝在掌握皇权方面的糊涂就远远超过明朝其他所有皇帝,以至
于魏忠贤甚至迫害了很多怀有身孕的宫人,绝了天启的嗣,皇帝居然也不追究。如果天
启皇帝再多活几年,魏忠贤的能力再强一些,太监威胁皇权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 在 BT (扯淡。全是扯淡)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上明朝的太监客观上有很大的执行权,但是大权却一直牢牢的在皇帝手中,太监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过皇权。 我猜想皇权的稳固应该跟皇帝对军队的牢牢把握有关。但是在内宫的皇帝是如何控制军权的哪? 比如万历。 按理说他控制军队更有可能通过太监的转达才对,更何况他
: 仅仅是内阁根太监的互相制约似乎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跋
--
FROM 162.1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