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波兰,以及多数中,东欧国家都选择了跟法国混.搞远交近攻的决不只波兰一家.
只是波兰最大,动作也最大而已.不如说,这是从德俄熊掌下独立出来的新国家的普遍倾向.
一战后中, 东欧新兴的民族国家大致经过几个阶段:
1 对德制裁和对俄干涉阶段。
2 被法国出卖,眼睁睁看着德,俄壮大的阶段。
3 被德俄吞并蹂躏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这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跟在法国后面,削弱德国,干涉俄国新政权。
在第二阶段,干涉俄国失败。法国这时仍有机会联合各欧陆国家坚持德国的非军事化。但法国做了愚蠢的纵容性决策:通过使德国军事化,来挡俄国。这样,夹在德国和俄国中间的弱国们被法国出卖了。
在第三阶段,法国和这些国家都完蛋了。
回顾一下三个阶段,对这些国家的利益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
1 干涉俄国的失败。这造成强大的军事俄国。
2 法国的愚蠢的纵容性决策。这造成强大的军事德国。
很有趣的是,人们常说,因为众弱国支持了制裁德国和干涉俄国,所以它们后来被德,俄干涉是自找的报应。制裁和干涉是英法这些强国干的事,弱国凑什么热闹。
但是,问题在于,不管这些民族国家是否参与对德制裁,是否参与对俄干涉,不管它们是远交近攻还是远攻近交,只要上面的两个关键点实现了(德俄这两个有扩张传统的国家成为强大的军事国),它们被吞并蹂躏的命运恐怕都不可避免。即使这些国家象儿子一样讨好孝顺德俄,照样要被吞并。
从1920的形势出发,一个东欧新国家的领导人面对德俄无非是两条路:一是,和法国以及其他小国结盟,积极的设法阻滞德俄这两个扩张性军事国家的发展;二是,投靠德俄,成为德国或俄国的安定的附庸国。其他任何道路无非是这两条路的折中。第一条路风险很高希望很小,可以说是绝望中的一击,但投合了民众的民族主义的要求;第二条路安安稳稳,但是一条投降的道路。
二战末期华沙起义的时候,仍然是类似的情境。自己起义,风险很高希望很小,但可自己做主;等待做仇国的附庸,安安稳稳,但很耻辱。无所谓对错,见仁见智吧。
【 在 rul (晃晃) 的大作中提到: 】
: 波兰人搞远交近攻是很有传统了
: 可是就是不知道玩这个是要讲实力的
: 一边是只鹰一边是头熊,挨个挑逗
: ...................
--
FROM 6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