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里说吕后利用惠帝死了开始称制,我觉得不是很妥当。
吕后应该不会有谋反取代刘氏的意思,他的目的就是维持惠帝这一系的皇位,惠帝没死的时候,他除掉的只有威胁最大的刘如意,并没有对别的皇子下手。而从历史上的篡位来看,没有哪个皇太后希望自己的侄子代替自己的子孙的,即便像王政君,她也不愿看到王莽取代她的子孙,新代汉以后她天天咒骂王莽,自己跟身边的随从独自过着汉朝的节日,最后的光景也挺可悲的;而王莽的女儿也不愿见王莽,后来自焚。杨坚篡位,她女儿也不高兴。我认为吕后想取代刘氏可能性微乎其微。
吕后是想让惠帝坐稳,帮惠帝除掉一些隐患,而惠帝的早逝使得她不得不改变计划,毕竟少帝太小,功臣势力又十分强大,一旦她挂了,肯定很危险。而她最能依靠的自然是吕家兄弟了,同时拉拢一些她觉得能有帮助的实力派,但是为什么越进“非刘不王”雷池,我也没想清楚,感觉这样很容易被作为靶子攻击。但是从后来吕氏兄弟的表现来看,确实不像是有“蓄谋已久”的迹象。没什么政治才能,也没对此做过什么夺位的准备,我觉得吕后就是想让他们一直拿着兵权,不让功臣派有拥兵造反的机会,跟他们耗时间,这样拖下去对惠帝的儿子是有利的。惠帝死了以后,吕后所期望的就是时间快点过去,自己能活得长一些,看着她的几个孙子早日长大,功臣们早点老死。然而在吕后死的前一年,她也知道自己大限降至,于是开始疯狂地行动了。
吕氏杀皇子我觉得她目的是想把有可能威胁少帝位置的皇子除尽,这样位置就安稳多了,功臣派虽然势力大,但是不容易形成统一的篡位力量,而且维护刘姓江山的忠臣也不少,还有那些墙头草,他们心里也是有一条底线的。而皇子们才是最有可能危及惠帝一脉的,所以她选择了主要对皇子下手。而像吴、楚这些,是刘邦兄弟的后代,而不是刘邦子孙,有少帝和他的几个弟弟在的话吴楚那些不能染指。当然没有下手跟这两国国君较年长,且国力较强大也有关。对刘肥一系感觉吕后是比较矛盾的,开始想杀刘肥,因为他是刘邦的长子,而且惠帝常跟他平坐,后来可能考虑到刘肥毕竟是婚外生的,不易夺位,而且对自己还是很谦敬,他的儿子刘襄刘章刘兴居的勇敢刚毅,让吕后感觉到有可能把他们拉拢到自己阵营,以对付功臣派。可没想到刘章对于齐国被欺负,自己叔叔们的被杀早就是怀恨在心的,还是由他们兄弟首先发难。陈平和周勃也乘机先去夺军权,伺机观望。
吕后对功臣还是比较谨慎的,即便王陵这样的也不敢轻易下手。在刘邦死的时候,吕后跟审食其曾想密不发丧,以刘邦的名义做掉几个威胁大的功臣,但是这个风险太大,很可能瞬间倾覆,所以没有敢。
一般总喜欢把吕和刘对应起来,但是我觉得应该把吕后-惠帝一系作为单独的一派,这样才好理解他们的这些行为。吕和刘是有交集的,而在特定时候功臣集团和部分刘氏集团也有会有利益交集,吕后没有处理好,激化了矛盾,自己站在了其他集团的对立面上。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 绛侯系狱的真正原因
: 关键词: 西汉 吕氏 周勃 绛侯系狱
: 治史年久, 对读史须力透纸背感悟良多。史籍所述若悖于常理, 则往往内含隐情, 深入钻研, 必有新的发现。按传统说法, 周勃是安刘氏天下且于汉文帝有拥立之功的大功臣, 但何以转瞬功夫, 就立即出现“绛侯系狱”这样的事? 须知汉文帝是历史上知名的贤明之君, 恐不能简单
: ...................
--
修改:Demigod FROM 202.108.12.36
FROM 202.10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