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惨,算法申请被阿婶打成了纯数学方法
可以针对第二点争辩该信号与算法特征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 在 jh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阿婶铿锵有力的驳回理由整理发在这里,供各位酷比带拜读:
:
: “是否是技术方案,取决于其是否在申请文件记载的内容中,已经实际地与某一具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Pro Max」
--
FROM 101.228.2.*
准备这么搞
这也是唯一可能的搞法
【 在 jjov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针对第二点争辩该信号与算法特征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Pro Max」
--
FROM 123.113.47.*
我觉得审查员的意见没有问题,客体问题绝不是小问题,指南明确指出了亚,数学计算规则不属于可专利性客体,这不就是直接给了个计算方法,怎么可能说服审查员。
目前能被专利局认可符合专利客体的抽象数据方法是数据编解码、图像、语音、文本处理,纯AI算法也是不具备专利性的。
--
FROM 101.93.77.*
我觉得就目前引用的权1看来 的确是一个数据表征方法,不解决技术问题,
说明书有结合到具体哪个使用环境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之类的实施例吗
【 在 jh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惨,算法申请被阿婶打成了纯数学方法
: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15.197.99.*
不能应用于某个工业场景吗?
--
FROM 124.207.0.*
如果不超范围,在权利要求中加上技术领域就行了
【 在 jh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惨,算法申请被阿婶打成了纯数学方法
:
: 开始的说明书不是咱整的
: 实审答复本老开始接手
:
: 原来被写成了一种变换方法
: 针对信号识别的
: 看上去很类似傅里叶变换(但显然不是傅里叶变换)
:
: 阿婶直接以智力规则给否了
: 而且整篇说明书基本上就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6」
--
FROM 223.104.38.*
光有领域但是内容是纯算法也不行,得有特征表征具体的物理量才行。
【 在 path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不超范围,在权利要求中加上技术领域就行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6」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YA-AL00」
--
FROM 171.210.206.*
申请号多少?
【 在 jhlh 的大作中提到: 】
: 惨,算法申请被阿婶打成了纯数学方法
:
: 开始的说明书不是咱整的
: ...................
--
FROM 124.126.31.*
打电话沟通问问修改方向
--
FROM 120.2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