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中对塑造者的描画,我们一般理解的情商范围“顾及他人”上多得低分。你们讨论中区分了能力和意愿,或者先天特质和能力,对于更好理解塑造者的这点矛盾性,比较有启发。
原文如下:
他们都是独立的思考者, 不会让任何东西或任何人妨碍自己追求大胆的目标。 对于事情应该怎么做, 他们在头脑里有十分坚定的规划, 同时又始终愿意在现实中检验这些头脑规划、 调整做法, 从而使规划效果变得更好。 他们都极为坚韧, 因为相对于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而言, 他们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强烈。 也许最有意思的是, 他们关于未来的视野要比多数人宽广, 或者他们自己就有这样的视野, 或者他们善于从能看到更多东西的人那里学习。 他们都能同时看到大图景和小细节(以及中间的层次) , 并能综合在不同层次上总结的观点, 而大多数人通常是见此不见彼。 创造性、 系统性、 现实性在他们身上合而为一。 他们既是坚决的又是开明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 对表现一般的手下不能容忍, 同时想给世界带来巨大、 有益的影响。
有时, 极为强烈的追求目标的决心会使塑造者显得粗率或者不关心他人, 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测试结果中。 他们眼中没有完美。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在他们看来既是悲剧, 也是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 没有人能妨碍他们追求目标。 在这份自我评估中, 他们都在一项上打了低分: “顾及他人”。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不关心他人。以穆罕默德·尤努斯为例。 作为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他将毕生精力用于帮助他人的事业。 他是小额信贷、 小微金融理念的先驱, 因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还赢得了国会金质奖章、 总统自由奖章、 甘地和平奖等。 但他对“顾及他人”一项的打分也较低。 杰弗里·卡纳达花了自己成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照顾纽约哈莱姆区周围一百个街区的所有残障儿童, 而他对“顾及他人”一项的打分也较低。 比尔·盖茨花费大部分财富和精力拯救生命、 改善生活, 但他对该项的打分也较低。 显然尤努斯、卡纳达和盖茨都深深地关怀他人, 但他们都在自我测试中对该项打了低分。 这是为什么? 在和他们交谈并让他们再次看待那些问题的过程中,原因变得清晰起来: 每当面对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取悦他人(或不让他人失望) 时, 他们都会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
--
修改:shinemoon FROM 115.174.219.*
FROM 115.17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