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550万个岗位不复存在,日本赌国运失败!第一支柱产业遭三国瓜分
中国的氢能源应用估计会在光伏制氢储能、智能电网调峰上,重型卡车长途运输烧氢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都和日本的技术专利关系不大。日本搞的是氢燃料电池路线,目前国内重型卡车烧氢还是以传统内燃机为主;光伏制氢储能调峰的技术研发更和日本下注的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八竿子打不着了。
总之一句话,日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药丸。
【 在 Peugeot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氢能源也是中国目前在发展的一个选项,怎么避开日本专利呢?
: :还是日本太贪,想通过专利堵路扒后发者的皮,结果大家都不跟他玩了。只有封闭垄断没有合作对比,自我革命更难。技术做到了,人没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
第一,光伏风电冗余时段无法上网的垃圾电用来制氢储能,并非脱了裤子放屁,电力作为能源无法直接储存,必须依托其他介质载体,例如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空气压缩储能等等;
第二,内燃机烧氢与直接烧天然气差不多,技术一点都不复杂,无需纯氧,又不是发射火箭,现在已经商业化了,玉柴、潍柴等都有产品问世;
第三,小日本弄的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轿车等乘用车,基本没戏了。。。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日本工业这么样没有关系,单纯探讨一下你所说的中国长途运输烧氢的原因?
: 辛辛苦苦打断氢氧键,花费了很多能源,为啥不用燃料电池直接转换为电能?反而要用内燃机烧掉?能源制氢,然后氢再燃烧转换为功,整体效率很低,不如直接利用能源。其次氢燃烧的温度很高,产生的NOx浓度高,要转成纯氧燃烧,还得一套纯氧系统,系统更加复杂。
: 想不明白走氢内燃机这条技术路线的理由
: ...................
--
FROM 124.127.42.*
是的,同样规模的加氢站建设成本是加油站的10倍。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氢的存储成本太高了
:
--
FROM 124.127.42.*
都已经商业化的东西,还讨论什么技术可行性,没有意义。
-----------------------------------------------------------------------------
中国重汽·潍柴动力联合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
2022年6月15日 6月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在“腾飞吧!山东高端装备制造”山东重工新科技成果展上,中国重汽、潍柴动力联合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标志着双方在推进多元能源转型、助...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垃圾电产氢可以,但分散制备,储、运也是大问题,怎么弄?
: 2. 氢燃烧温度高,比CH4高多了,热力型NOx没法控制,除非用纯氧燃烧,避免氮气进发动机
:
--
FROM 124.127.42.*
1.氢内燃机作为商业化的东西已证明技术可行性没问题,所以讨论是否温度太高、是否需要纯氧等技术细节还有什么意义?
2.氢燃料电池主要技术专利在日本手里,但中美欧新能源乘用车选定电动化技术路线后,日本基本出局了;
3.氢燃料电池技术虽非主流,但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正因为如此,日本再捂着技术专利就没用了,目前也转让了一部分技术给中国,国内现在有专门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公司亿华通,已在科创板上市了;
4.氢燃料电池与锂电电动车本身在技术上并未明显高低之分,甚至在续航里程上氢燃料电池还稍占优势,但因为日本一直独占技术、未开放专利,没有联合上下游、国内外公司形成成熟产业链,再加上氢气储运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慢慢被淘汰了;
5.在技术之间不存在代差前提下,市场选择是决定性的,可以繁荣一项技术标准,同样也能摧毁一项技术标准,这也是阿三在国际上能到处吹牛逼的最重要原因,14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 在 yangxy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算商业化?产了几台,就算商业化了?
: 那双清大厦那里停了好多氢能大巴,是不是就别讨论燃料电池,氢内燃机了?没有意义。讨论氢的技术路线也没啥意义,因为已经“商业化”了。
: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