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上没找到,就贴油管链接吧。3个版本David Garrett演奏的帕格尼尼No.24.
1 唱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KOMzSaZ3Y2 现场演奏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5zbC_lF_k3 主演电影《Devil's Violinist》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sVEsQlm7o就这首No.24,David给配了交响乐团做伴奏,人家赢就赢在这儿了。其它别管是那些所谓的大师,还是大教授,大网红,都是独奏,至多配个钢琴伴奏,David配的是交响乐团,把这首独奏炫技曲子的笔格提升实在太多了,变得非常具有欣赏性,雅俗共赏。 我倒不是说整首交响配乐创作都是他一个完成的,但是他有这个能力,也肯定参与了编曲创作。陈美也是这种真正有音乐能力的小提琴手。
只是考纯乐器演奏,在几百年前,包括几十年前,可以当大师。但在现代社会,必须是拥有音乐能力的人,才有出头的机会了。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这些大神,也是因为音乐能力非凡,才能写出流传至今的作品。现代社会的现代作曲家写的经典曲目,别管是流行摇滚还是重金属,我们这些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也一样可以流传几百年。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林耀基的学生特别多,他还是很会教的。
: 咱们的琴童更多被赋予越早拿大奖越好的理念,因为国家急需这方面人跟上国际的趟儿。这个有弊端,有些人也许成长成熟期要晚,这也许就是为啥年龄大的人里成才的反到少了。很多人央院本科毕业之后也就平平了,还有直接转作办机构了,或商演中介,只有每年最优秀的一两个,才能拿到国家经费资助继续往下走,未来有望留在央院。
: 以后情形是不是会理性或更健康一些,还不清楚,但希望能更良性吧
: ...................
--
修改:BigTTBeHappy FROM 73.69.254.*
FROM 73.6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