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师计划:初中完成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学习
有一定道理,多谢多谢
目前孩子没精力去做这些,后面看看给她找找乐理老师带一带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上下册,刘学严《和声学教程——教与学同步辅导》,这三本书才是你们现在应该学的,淘宝买回家,再买个1000-3000的电子琴或者电钢琴,好好啃书上的内容,好好在键盘上摸,初中学完这些教材,就算是学会音乐了,比吭哧吭哧的练帕格尼尼有用。有一定音乐天赋又有学习能力的,这套教材都是自学,如果自学不下去,那就是没有音乐天赋。学这个之前,可以先买央院的高级音基教材热热身,这套高级音基教材内容虽然比较浅,连我都能看懂学下来,但是孩子认真自学读下来,也多少能弥补一下单纯练习弦乐的乐理严重不足的问题。高级基因对应的基本就是advanced rudiments。你们老师不让你们学键盘、和声,让你们去练帕格尼尼,把这玩意当上课教学指导内容,完全是在耽误你们。
:
--
FROM 111.197.86.*
林耀基的学生特别多,他还是很会教的。
咱们的琴童更多被赋予越早拿大奖越好的理念,因为国家急需这方面人跟上国际的趟儿。这个有弊端,有些人也许成长成熟期要晚,这也许就是为啥年龄大的人里成才的反到少了。很多人央院本科毕业之后也就平平了,还有直接转作办机构了,或商演中介,只有每年最优秀的一两个,才能拿到国家经费资助继续往下走,未来有望留在央院。
以后情形是不是会理性或更健康一些,还不清楚,但希望能更良性吧
你看现在从事竞技体育的,更早的就发现退役即失业,也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竞技体育和音乐学院培养机制,某些方面比较像,淘汰制-看结果,而不是重视教育本身,主客观原因都有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不清楚了,就是一个"教师文凭"吧,考核发证的标准比"演奏文凭"要高一些,需要具备更多的音乐原理知识,音乐能力应该更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人,就是觉得,哇,拉帕格尼尼才是牛鼻的,然后习惯于把音乐跟文学鉴赏挂上(因为跟文学挂,门槛低,是个人都能写几句音乐感染力啊,艺术表达如何如何之类的文字)。内行看人,会看你本身的音乐能力,比如,指定一个旋律,由你去改编成弦乐四重奏,改编成同其它乐器的协奏曲,能不能给小提大提独奏做钢伴,不是照谱子弹的那种钢伴,是原创钢伴,非幼儿园老师的那种钢伴水平。具备这种音乐能力的人,都是可以拉帕格尼尼,皮亚提练习曲的,只要照着谱子堆时间反复练就行,但反之,就不一定。
: 我刚发现那个李传韵跟David Garrett都是80年出生的,David Garrett是逃课太多,被英皇开除了,后来去茱莉亚,他去茱莉亚的时候,李传韵应该已经毕业了。知乎上好多也是瞎说八道,居然说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是根据李传韵为原型的,别逗了。
: 不过70末80出的中国大陆生人,在信息闭塞的年代,都会把茱莉亚当成什么顶级殿堂,以为去顶级殿堂,就成功了。如果他外型好,毕业回国是可以成功,商业包装一下可以忽悠人。90后出生的中国大陆人,去国外知名的音乐院校的已经大把抓了,凡是不求上进,不去学习提高真正的音乐硬核能力,而是在重复练琴的confort zone里待着的,都是毕业既失业。David Garrett在茱莉亚的时候,除了四处社交,好歹也参加了学校的作曲比赛,写的是赋格复调。对比一下,抛开外型的问题不谈,也能看出李传韵缺的是什么。他是林耀基捧出来的,我发现这个林耀基很喜欢让小孩子浪费时间去练帕格尼尼啊,推出一个又一个12,3岁录制或者演出全套帕格尼尼的神童。陈美也来央院跟林耀基学习过一段时间,陈美78年生的。你去搜陈美和David Garret的履历介绍,就没有这种演出或者录制全套帕格尼尼的记录,这不是人家不会拉或者练不出来,而是人家在花时间学习其它更有用的音乐知识,提高硬核音乐能力,只有拥有硬核实力的,才能吃上音乐这碗饭。中国多年来搞的琴童培养模式,就特么是血汗工厂的童工。中国数理化搞应试教育,音乐搞童工制。但无论是科技,还是音乐,都是创新为本,差距就在这里。
: ...................
--
FROM 111.197.86.*
多谢,你这真是自己搜了很多资料啊
大约看懂您的意思了:
琴技+乐理,是立体的培养音乐能力的两个方面,目前的教育,很多时候忽略了乐理
对我的启发:全日制的学习要学,音乐的学习(琴技+乐理)也保持,多元的知识结构是未来的所需。
我娃最近也说,说以后想学学钢琴,短期先完成中考。
有机会我们就安排孩子参加假期的音乐节。她自己在一个不错的学生乐团里,虽说不错,但也就是相对来讲。我感觉里面的指导老师,水平不好说,无奈,这是个现状
总体感觉虽然国人在音体美的投入比以前多很多,但优秀的老师资源太少了,很多二把刷子。需要时间吧
音体美比起文化课的老师,基数小很多,从里面再挑出好的,比例更少,这个还是和音体美学习有门槛有关。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B站上没找到,就贴油管链接吧。3个版本David Garrett演奏的帕格尼尼No.24.
: 1 唱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KOMzSaZ3Y: 2 现场演奏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5zbC_lF_k: ...................
--
FROM 111.197.86.*
看了大家的回复,我大致梳理了一些思路,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小课老师谈谈孩子的下一步培养目标
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这也许就是不盲从,走适合自己的路所需要的
【 在 Maggier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再给您补充两点:
: 1、学习音乐并不是一个人关门练习就能出成绩的,学习音乐一定要有环境,乐感是“熏”出来的。需要和乐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 2、学习音乐需要舞台。自己在家练习很重要,上台锻炼更重要,而且会让手艺飞速进步,事半功倍。
: ...................
--
FROM 111.197.86.*
我感觉阿,以前的乐器教学,业余和专业琴童中间有明显的界限,算是中间有道沟壑
这也是多方面原因,普通高考是绝大多数人走的路,而专业琴童是不可能回到普通高考的通道上。一旦选择专业琴童,那砸钱、父母陪读,都是全力以赴的。普通高考的孩子,一般也不会投入很多在业余学琴上,很多小学六年级就停了
最近几年,情况有变,有不少家长即便不打算孩子走专业琴童的路,也会一开始就选择比较专业的老师学琴,也舍得投入,所以就出现了介于业余与普通琴童之间的样本
我们遇到的有几个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启蒙阶段就直接找到央院老师,但也没说就要考附小附中,我其实觉得还挺惊讶的
入门的话,我们是一个特别业余的老师,但入门很快,老师要求不高啊,经常表扬阿。但专业老师的学生,入门就要求很高,有些孩子可能会比较有畏难情绪,不好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我想,随着大家手上不差那些学费的时候,这种介于专业与业余的孩子会慢慢增多,而这样的孩子未来会如何,还需要时间去看
我理解现在的时代,对一个人的综合实力要求会高,那些各方面都不错,并且有两项或更多比较长的长处的话,是容易找到立足之处的。
【 在 tangzi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玩小提琴不到20年,在京城业余小提界有相当地位的我的角度观察,本版能拉任何一首随想曲的,根本就没有。要问,就要不耻上问,找行内人士问。另外呢,这些曲子呢,也没啥特别大的挖掘的价值。田娃的技术启蒙恩施,和我非常熟悉,我对其中的技术要点,还是熟悉的。
--
FROM 111.197.86.*
收到,多谢您。
帕格尼尼随想曲,我最近一直在听,帕尔曼版本的特别好听,海菲兹有视频,但因为年代久远有磨损噪音。孩子最近是看海菲兹版本的,她自己就说,海菲兹拉的太好了,那么难,但是看上去他就拉的很轻松。
我听有些曲子,能听出帕格尼尼作曲的幽默、淘气,我感觉他不只是去搞难度,而是很有趣的在搞难度。但他不同于贝多芬莫扎特,他的标签就是提升了小提琴表达的技术上限,你说有没有意义呢,相当有意义,这就是他能留名的原因。
即便现在,央院也有一个流派是专门研究如何提升琴技的。
我看了大家回复,人多认识也不同,但有一点我觉得可取的就是视唱练耳乐理这些是音乐的基础,在业余琴童这有可能是顾不到的,毕竟专业的琴童在学校的主科是音乐,设置课程音乐涉及到的更多
但我想,时间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显现,业余的孩子,因为文化课学的更全面,语数英物化史地政生,对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会有更多角度的切入点,也许以后这对音乐的认识和表达是一种更深厚的基础
我听孩子老师说,他在附中的时候,把图书馆的名著都读了个遍,其实他们对专业孩子也有文献素养的要求。我理解文学与音乐表达联系更紧密,但其实科学、艺术、体育都是相通的,业余孩子在全日制中学所学,会促进孩子艺术的理解。老师对科学的认识就感觉比较吃力,科学的顶尖表达就是艺术
我想孩子假如是这个世界的认识能更多学科的去接触,那么她的音乐表达就会更多内涵,这个是需要立体的积累的
所以,我觉得文化课要学,琴也要很专业的去学,未来走什么路,交给努力+机缘巧合,顺其自然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前面大M说的没错,即使是这种介于专业与业余的孩子,要达到比如从前T大特招生的水平,
: 一万小时是跑不掉的。不过我认为您的老师作为正牌央院,既然郑重提出练全套帕格尼尼,
: ...................
--
FROM 111.197.86.*
对了,我为什么发现老师对科学的了解有限呢
其实音乐就是声音的表达,乐器发声其实最根本原理是物理
我们刚和专业老师学的时候,老师很头疼,说孩子音不准,什么叫准什么叫不准,我们真是不懂
直到后面,我才琢磨出来,准的音为啥好听,因为琴弦此时在空气中能最充分的振动,并且要很稳定的保持住这种充分的振动
但老师也解释不了什么是准。我们困惑了好久
孩子用了半年的时间,有次还课,老师一愣,说孩子音终于准了
我那个时间才知道,小孩不是一下就能做到准的,她那半年是一点点的靠近准,就是她的耳朵一点点的提升了辨音的灵敏度,对我也是豁然开朗
一开始她只能分辨钢琴的1与2,后来她能分辨十几分之一的音差,现在是否能到几十分之一了,我不太清楚,但老师自此就对孩子的音准很满意。
但1到2,我也才明白,在音准上是有无数个小数连接的,1-2-3-4...在音高上是连续的,只是人把它分成了七个音而已。这其实是数学的概念。但老师也不怎么能解释到这个层面。我们也是自己最后悟出来的
总体我感觉专业琴童,还是有受到一定局限,这有可能就是为啥最后一辈子坚持的人少的原因吧。音乐其实很需要其他知识的支撑的,它不是基础学科
叶小刚央院的作曲教授,上次看他的访谈,他每天都读书,这其实才是作曲家提升自己的根本,对演奏者也是这样的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前面大M说的没错,即使是这种介于专业与业余的孩子,要达到比如从前T大特招生的水平,
: 一万小时是跑不掉的。不过我认为您的老师作为正牌央院,既然郑重提出练全套帕格尼尼,
: ...................
--
修改:shiningway FROM 111.197.86.*
FROM 111.197.86.*
我也不太理解音准在孩子耳朵里是什么,有次老师说,音准在大脑里是立体的存在的
孩子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说他们很准,每个声部都准,合在一起好听
咱们乐团为啥不行呢,因为不是每个声部音准都准,就天然的差一些,更不提对音乐的表达了
弦乐,小提琴的音准比钢琴分辨率要求高很多,1和2之间可以平分几十份,要区别0.02的音差,这和钢琴的两个或三个音在一起听和声,乐理啥的是另外一回事儿。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因为琴弦粗,还达不到这样的精细度分辨
所以学习小提琴,第一步是这个耳朵的听辩音准的门槛,这个年龄越大越难
我们十岁开始跟专业老师学,半年后才有,在这段时间孩子也很苦恼,因为音准不行的话,老师暗示我们就不要跟着他学了
他其他业余学生,也遇到相近困境,后来就不来了,家长也很着急:说什么是音准准了呢
我想假如老师对物理数学有些认识,那么这事儿解释起来会相对好一些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弦乐音准的习得可能是挺复杂的一事儿,没查文献,不知道现在研究结论是什么。
: 不像钢琴,有固定音高的天生就有,没有就是没有,二值逻辑,颞叶里的一块区域
: 管这个。当然也不是完全天生,肯定是在乐器或音响环境里获得的,但是没有刻意
: ...................
--
FROM 111.197.86.*
对乐器材料,你提到的很重要
这个我也是和娃学琴才体味到的,每把琴,最核心是木头材料,音色和木质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其实也是物理
老琴很贵,是因为木质更加稳定。很名贵的琴,一定不能总放着,要给好的演奏家拉,因为每天的练琴会让木头纹理保持在好的状态。总不用,或者很差的人拉,会影响琴的木质。这里都是有物理原因的。天气干燥与潮湿,琴的音准都变。
这都和琴箱的木头会随着温度湿度有反应
所以您看,音乐是建立在基础学科之上的学科,一个人知识越多元,越有可能学得更好更有趣
音乐是用音符表达作曲家+演奏者头脑中的画面,写作、美术、建筑、甚至体育,都有共情的艺术表达作用,这些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我是到了目前才有意识到,希望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更热爱生活吧
专业琴童更多在练琴,人的精力是一定的,再苛求他们学习其它那么多,也不现实。他们练琴量不到一定时长,技术就达不到对应年龄该有的高度
确实两难,该怎么做,在这样体系成长起来的人,也很难考虑改变
是否业余琴童能在其中搭建一个介于中间的阶梯,也未可知。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对乐器的材料特性更不懂。。。
: 还是特斯拉牛逼,用频率和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所有的一切。
:
--
FROM 111.197.86.*
你说的这个让我想起来:
好的作曲家是数学家,他们清楚的知道写的和弦有数学的计算
但我目前还不太理解。只是知道作曲家有严格的数学计算在里面,再然后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我在想这就是带着镣铐跳舞阿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弦乐音准的习得可能是挺复杂的一事儿,没查文献,不知道现在研究结论是什么。
: 不像钢琴,有固定音高的天生就有,没有就是没有,二值逻辑,颞叶里的一块区域
: 管这个。当然也不是完全天生,肯定是在乐器或音响环境里获得的,但是没有刻意
: ...................
--
FROM 111.1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