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高考,话说九十年代之前,是先报志愿后高考,到了九十年代中,改为先高考后估分,然后报志愿,后来是高考知道分数之后,再报志愿,后来不但知道分数,还知道在省里的排名,然后报志愿。可以说,就报志愿而言,越来越越精准,越来越“公平”了--如果不考虑高考的偶然因素的话。另外,现在高考的分数,越来越高。清华分数线从600分提高到了700分。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上清华的考生,就整体水平来说,比起八九十年代,提高了吗?并没有。这不是说学生水平下降,而是说作为选拔机制的高考,出了偏差。相对于能上清华的学生群体来说,高考题目难度过低,不能够有效区分学生。精度的提高,不能代表整体的提高,相反,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没有技术难度的内卷式重复练习中,反而损失了创造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训练,大概也是如此,其训练时间之长,强度之高,职业旅程之曲折艰辛,比高考犹有过之。为了具体一些,拿小提琴的学习为例。新一代的专业小提琴手,技术的精准度,比起上一代来说,普遍提高,这可以通过波形分析来验证。但是一般的感受是,新一代小提琴演奏家,缺乏音乐表现力,整体上不增反降。当然,这也可能是认知偏差,对音乐的欣赏,缺乏客观的标准,乐评人执着于故有的印象。
--
FROM 68.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