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搜kbp系列评价时
无意中看到一段讲发力的小视频
发现自己在《从》的练习中下意识里采用的发力方式竟然跟这老师讲的常见的两种“手腕发力”和小臂发力”不谋而合了
再回去仔细对照了一下发力的场景
发现每当遭遇到“双音”或“三音”&较高速度(96)行进时,都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了这位老师讲述的手型保持前提下的手腕发力或小臂发力(需要更精准控制条件下)
而在今天之前,未曾学习过任何“发力”相关视频或讲义
而是纯属完成音色所自发,因为耳朵告诉动作:不那样做就达不到音色呈现之要求
当然,今天第一次知道了这理论的切实存在,今后就会在更多的曲子中 “有意识” 地推广使用了
以上这种现象,也是学琴过程中成人相较于儿童的优势所在吧
【 在 cyberga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我跟老师的经验来说,自己感觉做到了不一定是真的做到了,有可能做得不够,有可能做过头了,有可能顾此失彼。另外,具体演奏中很多细节,比如什么样的片段怎么发力,手臂手腕手指如何配合,如何放松,怎么才是放松,这些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需要有人反复调校。其实老师每次帮你纠正的内容不多,但是日积月累,量变就成了质变。
:
--
修改:xiaoyuan01 FROM 106.8.123.*
FROM 106.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