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花心思琢磨鉴定老师的资质出身,不如花心思鉴定和认知自己和孩子是什么资质和出身。
以前现场考级的时候,家长在外面,冬天寒假喝风候着,夏天暑假大日头晒着,彼此交流,都是问对方孩子练多少琴,讨论怎么哄孩子练琴,怎么平衡作业考试和练琴考级,学几年考几级这些问题,相互诉苦鼓励加油坚持,我们去考过6次现场考级,就没遇到家长热衷讨论孩子老师哪个学校的,哪儿工作,收课时费多少这种很low的问题,只有我们家老太太破坏过一次讨论环境,问过一次,得到的答复倒是很让我们老太太满意,跟我们老师收费都差不多,都是两三百块钱。对比之下,水木家教版,孩子学音乐话题,讨论的中小,永远被带歪成,讨论老师价格,名师,1000一节课,2000一节课,好不容易讨论练琴话题的时候,开口闭口就是走专需要练几个小时,所以,失败的理由,就很显然了。
【 在 zhujind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是这样 小提琴关键是前期打基础,另外乐器学不好确实更大责任在自身不是老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时候是天壤之别,原因还是家长和孩子自身的差距。
--
FROM 73.6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