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阶级固化的手段,要通过学习成绩分阶层。
用成绩分阶层就要提高学习门槛,提高学习门槛的方法就是知识碎片化,提高学习难度。
无论语数英还是物化生哪个科目都是这样,通过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过程,把智商不行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强度也不够的人筛出去。
所以也不能怪教材编写得不行,其实教材就是故意编写成这样的。看上去不知所云,学起来一头雾水。
这样在人人平等的大前提下就可以通过控制考试题目的难度以及修改学生评价指标来任意分阶层了。
【 在 Jacqueline (花仙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老师计划:初中完成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学习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Feb 11 12:04:30 2022), 站内
:
: 【 在 BigTTBeHappy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上下册,刘学严
:
: 斯波索宾是公认的跟吉米多维奇并列的苏俄两大垃圾教材,只教你死记硬背规则,
: 不教你规则背后的道理。有一派俄国人特别喜欢搞这种靠题海战术叠床架屋堆积
: 技巧把不行的人筛出去的玩法,数学就搞出吉米多维奇,钢琴就搞出24个调上
: 翻来覆去跑哈农,中国人又特别喜欢继承这一派俄国人的风格。2010-2020年的
: 高考导数大题题型,经我考证就是继承于一本《俄罗斯函数问题集》,内容十分
: 垃圾(俄国好的东西很多偏偏继承了一本最垃圾的,和声学也是这样)。
:
: 和声学公理化是很简单的,并不需要那么多规则。几乎所有的和声进行,都可以
: 归结于根音的五度下行及其衍生,这就是申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大作曲家经常
: 违反斯波索宾的所谓规则,但是却不会违反基本的公理。
:
: 古典和声的基础是对位,对位的基础是一音对一音。巴赫时代人们同时学习对位
: 和和声,先写二声部,再写三声部,最后才到四部和声,所以作曲家就不会搞错。
: 斯波索宾舍本逐末,上来就讲四部和声,只记推导的结论而不问推导的原理,
: 学生不知道何时可以违反规则以及为什么可以违反规则,写出来的东西很容易
: 机械不好听。
:
: 学习和声学推荐下面两本书,通俗易懂:
:
: Stefan Kostka, Dorothy Payne, Byron Almén - Tonal Harmony
:
: 英文出到第8版,中译本《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第6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
: Steven G. Laitz - The Complete Musician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onal Theory, Analysis, and Listening
:
: 英文出到第4版,中译本《完全音乐理论教程》第3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
: 只要能读英文就看英文版。
:
: --
:
: ※ 修改:·Jacqueline 于 Feb 11 12:33:15 2022 修改本文·[FROM: 122.96.45.*]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22.96.45.*]
--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2.96.45.*
FROM 114.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