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读一些演奏家的简历,一大长串,有时候真晕
我理解他们参加的啥乐团合作,等同于告知别人自己的成果
所以技术只是第一位的基础,之后的音乐表达真是无止境
对作曲家,作曲背景,自己的理解,再到手上的呈现,都是个考量
就好比博士毕业不代表就能独立科研了,有些时候真正独立有思路能开展,基本上快四十了
【 在 Maggierc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手艺这种一般都讲究师承,也就是不论你拉的怎么样,先说师傅是谁,师爷是谁,辈分如何,也就是“血统”,参见郭德纲。
: 国外这种会有自己的工作室,但国内很少听说。老师首先是得看上你,然后才是教你。幸运的人,可能在你很小的时候老师就看上你了,然后免费调教你,这里的教授一般是很系统的,技术和音乐。每个成名的人,自己手里都得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曲目,他的处理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的理解也和别人不一样,老师的看家曲目,一个音一个音教你,让你成为他的传人。我认识的,一首曲子练十多年,包括自己的呼吸,都要一点点打磨,那个味道才能出来,才对路。
: 大部分人,都不是“传人”,都是花钱学,那么你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在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就学老师的看家曲目,学他最擅长的音乐作品,他本身拉的四不像上不了台的,你就别费劲了。对于专业人士,面对一首曲目,技术都不存在障碍,关键是处理,处理不好就不是音乐。所以这里就要求你自己有个音乐的理解,学到后期,你自己能理解多少,喜欢谁的处理,能得到亲传,就是最好不过了。
: ...................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