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队=一群只会高调猛冲的糙哥?这是前几年德国足球处于低谷时德国队渐渐留给我们的印象,代表就是02韩日世界杯克洛泽的五个头球得分。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本次世界杯开幕。
然而,德国队一回到本土参加大赛,小组赛后,人们惊呼:他们是世界杯最讲技术、最追求配合的球队,克洛泽前四个进球都是左右开弓,不可同日而语。至今我仍想不明白何以短短数月(曾1:4惨败意大利,甚至开幕前几天还被狼狈地被日本逼平),这支德国队竟会脱胎换骨。是因为克洛泽步入了巅峰状态?还是主场作战加之小组赛的对手给了他们自信?但是现在我想以阿根廷为主谈谈。毕竟德国队仍未打破六年逢强不胜的纪录,他们还需要继续证明自己。
阿根廷队未能在常规时间拿下比赛,从战术讲上已经失败.,拖到罚点球也绝不是佩帅及阿根廷队上下的本意。世界杯打到这个时候,争论德国阿根廷到底谁实力更强已经没有意义。胜负关键在于,双方的临场状态:谁能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并扼制住对手的优势。如果不算场外观众和场上裁判(因为这些因素场上队员无法左右),东道主的优势是什么,他们高大、强壮,他们优势在身体;他们前几场的控球配合令人眼前一亮,但和阿根队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那阿根廷的优势呢,毫无疑问,是技术吧?这话只对了一半。技术好固然可以把对手压在半场,但是比赛的胜负比的不是双方控球时间,而是进球。要取得撕破对手防线,不打出让对方措手不及的速度是不可想像的。遗憾的是,昨晚的阿根廷队只捡起了他们的“技术”,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没有速度的技术只是唬人的花拳绣腿,根本不是真正的技术。我印象里他们没有一次直塞身后成功,全场的越位只有区区三次,与前几场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他们这一场本该刺刀见红的比赛中,踢得太小心、太温柔了!
不禁联想到大前天西班牙与法国的比赛。与这场相比,被淘汰者是何其相似!不止是同样令人心碎的悲壮告别,过程也是耐人寻味地相似。都是分别意外地凭着一粒点球、一次角球取得领先。然而纵观全场,他们创造的机会都是寥寥无几。这两队在小组赛掀起进球风暴仍历历在目,但却都在这种一场定生死的淘汰赛中失去了进攻速度,刀失了刃,枪掉了头。只能一是指望定位球得分,再是自己防守还要滴水不漏。第一条他们都幸运地做到了,但是对手是也是法国、德国这样的狠角色,第二条不幸却是必然地难以做到。被扳平比分后,胜利天平就已经完全倒向了对方。
当然客观地说,佩克尔曼的战术至少比阿拉贡内斯合理得多,并且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稳守兼调动消磨对方的打法,尤其上半时后半段连续的控球,让德国人下半时出现了明显的体力不支,并且用角球偷袭成功。然而,他低估了德国人悠久的足球传统——意志的作用。
不过说起来,德国人的机会也只有那么一次,就把握住了。如果阿亚拉的那个进球,再晚来十分钟,德国人很可能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气力扳平比分了。绿茵场上同样是成王败寇,佩帅差一点就成功了,如果那样,多年后谁还记得你的胜利因为是跳的是探戈还是华尔兹。但终归那句话-今晚上帝不在阿根廷一边。
--
FROM 218.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