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创新”为主题,同步开展线下展览,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展台带着近百件前沿科技产品,精彩亮相南京国际博览中心5号馆。
“今年是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首次设置展览活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次参展。”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规划部负责人郭建路介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NICE)2021年6月在上海揭牌成立,这是由科技部批准、长三角区域共建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在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交通、双碳等领域布局建设了多家研究所和项目公司。“截至目前,中心建立了70余家研发载体,并与300家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在软件智能系统、硬件智能设备和新型生产工艺三大方面,涌现出近1000项创新成果。”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展台上,一台持续运转的“移动机器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对于远洋船舶等大型装备,如果其传动部件、阀体管路等零构件出现结构性损伤,通常需要将损伤件运到专业的维修工厂进行检修,或重新更换新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开发了移动式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及装备。”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肖猛介绍,这台设备在数字模型驱动下实现零件损伤区域的增材修复,从而达到“坏中修好”的目的,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是一种绿色制造技术;另外,相比传统设备固定式、高刚性的设计,这台设备采用移动式、高柔性的设计,实现了现场修复作业的“零等待”,大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目前,我们的装备从激光器、移动机器人到控制系统、核心部件都做到了国产化。”肖猛告诉记者,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落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目前依托研究所平台孵化的公司数目已达60余家。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让江苏与上海的科创要素流动起来,为两地合力攻关产业疑难问题铺路。其中,“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就是一例江苏团队落地上海的案例。“我们的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上海市宝山区政府的支持下,今年2月,我们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即现在的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勇向记者介绍,“眼下,我们围绕改善就医感受和提升患者体验,以及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等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次大会上,研究所重点展示了“医院要素资源全局统筹调度优化系统”项目。项目针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该系统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交付验收,患者检查路径实现全自动规划,跨午别跨天的非必要检查下降90%、检查完成的平均时间跨度缩短1.5天。”陈勇告诉记者,该项目已对医院要素资源质效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改善,受到医院、患者的好评,下一步,还将围绕医院的高值耗材、专病诊治,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用科技赋能优质医疗资源的数字化扩容。
“目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采取‘一个团队、一套机制和一体化管理’的方式建设和运行。”郭建路告诉记者,“在一体化的运作下,江苏和上海‘强强联合’。对于江苏,我们梳理了江苏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进行揭榜挂帅,更有利于对接全球科创资源;对于上海,利用长三角国创中心体制机制优势服务上海科创资源就地转化为科创型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既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又保障了上海的成果转化利益共享。”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以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为主攻方向,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郭建路表示。
--
FROM 114.2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