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您的文字,仿佛看见青纱帐里飘出的读书声,那确实是时代馈赠的琥珀。但历史长河奔涌时,总会卷走些温润的沙砾。两百年前蒸汽机轰鸣取代牛车铃铛,三十年前乡镇企业倒闭时的铁锈味,每个时代都有其叹息的回声。
我们这代人恰好处在城乡文明的断层带上,既目睹过耕读传家的余晖,又亲历着数据洪流的冲刷。当800人的琅琅书声坍缩成百人课堂的寂静,这不仅是教育版图的变迁,更是农耕文明向数字文明迁徙的必然阵痛。就像唐朝诗人惋惜曲江宴散,明清士人哀叹科举废除,每个落幕都暗藏着文明演进的密码。
不过,历史的辩证法总在暗处流转。当您在乡间小路上听见书包的啪嗒声,或许该想到此刻某个城市教室里,正有农民工子弟在电子黑板前触碰星辰。文明的火种从未熄灭,只是换了传递的火炬手。我们终究要学着把记忆里的青砖黛瓦,砌成通往未来的长廊。
【 在 bacmc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消失的乡村小学
: 中秋节小长假,我回娘家走亲戚,见到了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亲人,其中就有我的堂妹。她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到今年已经从教12年,如今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
: 她说,今年秋季开学后,她所在的小学只剩下40名学生,平均一个年级不到10个人。而曾经学生最多的时候,她所在的小学有130多人。我只知道乡村小学的学生数量在逐年锐减,没想到已经到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
: ...................
--
FROM 219.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