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京出生长大上学的孩子在这里高考
优质资源总是稀缺的,对大部分个人而言,不是说非学区房挤破头,就是普校就行,就是看朝阳海淀的六小强容纳的学生数,占全区比例,就可以看出来,学区房不是普遍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swimin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是怕竞争,这个是显然的
: 现行高考制度是分省录取的,到北京的多了,当然北京的竞争压力就大,而相应外地的会变小
:
: 但归根结底,还是资源不够
: 中小学的足够,那也得看什么水平的足够。为啥还有这么多抢学区房的呢
--
FROM 124.127.12.*
提高收费也是可以接受的,80后这一代,没赶上义务教育,再那么难的情况下,只要孩子想读,父母也供孩子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swimin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要不要脸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 你让幼儿园怎么生存下去呢?事实上全国近年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关闭了。
: 到小学阶段,北京这样的,应该会又来一批学校合并。上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合并是2000年左右
:
: 本来孩子少了,应该人均资源更多,但这需要增加投资,尤其是每个孩子的人均投资。问题是再过几年,官房又能承担得起多少呢?
: 不投,就得提高单个孩子的收费
--
FROM 124.127.12.*
渐进式改革也可以,目前是各种不作为,普通人没有希望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ziwai7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如渐进式改革,比如203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连续学籍可以参加高考。这样未来预备留京工作的人就可以在户籍、收入、自由度等方面自己斟酌。
: 不可能突然一刀切,否则对之前做出了选择和努力的人确实很不公平。
:
: --
:
--
FROM 124.127.12.*
这是凡尔赛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win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我比较傻,留在北京了,最后还挣到了个北京媳妇,虽然没有水木平均素质那么高吧
--
FROM 124.127.12.*
要是想生活舒适,老破小也得拆光光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ouestu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已经在想尽各种办法赶人,现在连独生子女的父母随迁落户、配偶45岁后落户的政策都收紧了,高考这块儿更不可能放开了
--
FROM 124.127.12.*
如果清华北大985 211可以均衡的分配到各个省份,各类三甲医院也可以均衡的分配到各个省份,招商引资优待政策也可以均衡的分散到各个省份,如果回到家乡有适合的工作,生病了有地看,孩子也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是想回家乡的,那里有我的亲朋好友,那里的人都很友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frankyang926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还给了高额回报呢,不满意可以离开北京。
:
: 高考分省录取,让外地生源占用当地录取指标对当地人也不公平。
:
: 哪能既赚了钱还抢占指标呢,太贪了
--
FROM 124.127.12.*
如果按照现在积分落户上涨幅度,那是不够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tianya123456 的大作中提到: 】
: 分够吗
--
FROM 124.127.12.*
希望渺茫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tianya123456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说20年 如果规定25年社保就能落 相信大部分北漂都得谢天谢地!!
--
FROM 124.127.12.*
我一个70后的朋友就是这样,他是在积分落户的第二年落上的,他落户那年孩子刚高考完,且18岁,不能随迁过来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oonocry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哥,25年社保落户还有啥用?假如工作5年要的孩子,那落户的时候孩子都20岁了,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
FROM 124.127.66.*
这个得给生源地校长塞个大红包吧,没有做过对比,生源地高考大纲跟北京高考大纲差异有多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zhi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籍留老家,每次回老家参加考试,上几天应付,然后请病假回北京上学。
--
FROM 124.1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