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象牙微雕、丝绸……既精美绝伦又令人惊叹
。伴随着四川三星堆考古遗址连续发布最新发掘成果,有关“三星堆”的话题上了热搜
,再次掀起一场全民“考古热”。
三星堆是不是来自于古蜀国?三星堆文化有着怎样神秘的工艺技术?发掘三星堆对
勾勒中华文明的起源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围绕三星堆的“史前文明说”、“外星文明
说”等流言?带着这些问题,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
东,为公众揭开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玉器切割打磨之谜 有些技术至今未达到
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厅中,四件巨型的玉石璞料静静地陈列其间,显
得其貌不扬。但在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眼中,这几块曾作为三星堆玉器制
作原料的石块或许正是解开三星堆文明玉器工艺之谜的钥匙。
“(玉石璞料)上面发现了几种痕迹,其中一种据称是线切割造成的切割痕。 所谓
线切割,即类似于一根线绳双手各执一头,左右横向拉动进行切割。但是如果用这种方
式切割,往往会在石料上产生一种半圆、上凸的曲线。”刘卫东说,“在三星堆博物馆
里展出的多件玉器都出现了呈下凹状的曲线痕迹。这种痕迹是‘线切割理论’所无法解
释的。其中还有几大疑点,第一,玉器上的切割痕迹深到20厘米,这是线切割很难达到
的。第二,切割所留的框量很小,甚至在一厘米之内。这说明古人所用的切割工具是精
密的’仪器’,具有极高的‘怠速’才可达到。第三,三星堆发现的玉石璞料质地坚硬
,用线切割的方式很难攻透。我认为古人的‘片状轮式切割机’一定使用了质地坚硬的
物质。因此,我认为,线切割作为一种猜测是值得怀疑的。”
“此外,当我们把石料上面的曲线痕迹连接起来并加以估算,可以看出或许存在一
个直径达一米左右‘片状轮式切割机’走过的痕迹,这也侧面暗示了这种切割机的大小
。”
刘卫东说,“不仅如此,在这几块玉石璞料上还发现了多处巴掌大的镜面。按照我
们的理解,如果是用类似刨子的工具去挫出镜面,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有一种由浅入深的
痕迹。但在三星堆玉石上的几个镜面并非如此,它的镜面仿佛直接落在上面,其痕迹呈
一条一条的弧状平行线。这些弧线彼此之间相隔就一毫米左右,非常平整,相连紧密。
如此走过的痕迹,向我们揭示了制作这种镜面所使用工具的特点。”
对于这种“仪器”的精密程度,刘卫东说,“时至今日,我们都没有制造出这样的
仪器,古人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别忘了,这些平面的周围仍然是粗糙的石料,说明
这种工具是直接切入石料打出一条平面,而在周围没有任何晕染。工艺不仅很先进,而
且手法细致入微。”
青铜神树3.95米高 铸造需要复杂工艺
青铜面具宽可达1.38米,青铜神树更高达3.95米……不少网友都对这个青铜神树感
兴趣。对此,刘卫东认为,“神树”这一形象,早在汉代画像石里就有许多描写。这实
际上体现了我们中国古代对上古文化的一种憧憬。如今,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中发
掘出了实物,还有如此大的体积,确实是很值得惊叹的。这么大的器物究竟是如何铸造
出来的?
“我给大家的解释是,青铜器的铸造不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铸造青铜器并非
是简单地做一个模子再进行失(脱)蜡浇铸那样简单。《周礼·考工记》曾记载铸造青
铜器有六种配方,制作不同用途的青铜器根据它的功能,应采用不同的金属配比。从技
术的角度谈,跟青铜器生产制造直接有关的是锻、錾、焊、铸、锉、磨。在铸造青铜的
过程中,高温之下有些还需要锻打,再进行錾刻(用刀子去雕刻花纹)。此外还有焊的
过程。例如,如果要铸造一个圆,有时候直接做不成正圆,那么工匠可能做出完全一样
的4瓣或者3瓣,经过浇铸,然后再焊接起来。最后,再通过锉和磨进行善后工作。”刘
卫东说,因此,青铜器铸造过程非常复杂,“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三星堆如此高大的青
铜神树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制作完成的,而是先铸造完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再以衔接、套
装、焊接等方式拼接在一起的。”
中华文明起源之谜 三星堆告诉了我们什么?
刘卫东认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两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其实可以解释为两
河流域既孕育了中华文明,又统一了中华文明。这也就是孟子所言的“用夏变夷”的问
题。
“孟子在两千年前就注意到,中华文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发挥影响,‘变夷于
夏’。在考古发现中,学者们陆陆续续发现一些年代很早的遗址,例如湖南道县发现了
很多年代很早的石人,还出现了1.2万年前人工培植的稻米。众多考古发现都说明,中华
文明和人类文明一样,起源未必在于一点,只不过很多文明后来融入到华夏文明中。”
刘卫东认为,三星堆青铜器与商周青铜文化时间相仿。但是公众需要知道的是,青铜是
距今三四千年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材质的文化产品,使用几乎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地的文
明差不多都有青铜器,并非只有中华文明制作。
刘卫东说,三星堆的青铜器只能说明它佐证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三星堆中的青铜
器佐证了该遗址3000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并不能证明整个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它只能说
明三星堆文化的晚期是符合青铜器时代特征的。三星堆文化很有可能要比青铜时代所标
定的时代要早得多。”
尚不能直接否定 是否为域外文明?
对于网络上关于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或者是域外文明等传言,刘卫东说:“人类
未知的东西太多。我们不能直接说一定没有地外文明,或者说史前传说没有事实根据,
只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明。呼吁大家应该更加科学审慎和辩证地看待所研究的问
题。域外文明也好,史前文明也好,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不能直接否定的。”
“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会引导公众关注社会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议题,但是我们
做文物研究时发现,关于文物的非常细微的环节,其实也暗藏玄机。”刘卫东说,“我
想向公众提示,其实除了比较宏大的社会历史议题,一些细致入微的小问题也值得大家
关注。”
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据新华社报道,3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
上,记者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
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流光溢彩
的金杖……三星堆陆续传出的各种发现,让这一遗址成为网红。
据三星堆博物馆介绍,三星堆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分布面积12平
方公里,已有3000年以上历史,是迄今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
、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
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
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
FROM 1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