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目—睡莲科(下)
7.王莲属
王莲,俗称大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学名:Victoria)植物的通称,学名取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此属只有两个物种,它们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十分壮观,并以它娇容多变的花色和浓厚的香味闻名于世。叶片直径可以达到2.9米。
(1)植物学史
王莲是著名的水上观赏植物。亚马逊王莲于1801年由德国植物学家Haenke T. 在南美旅行时,在亚马逊河一个名叫Mamore的支流中发现,1827年并以当时英国女王“Victoria”(维多利亚)的名字作为王莲的属名,并在那里被当成观赏植物安家落户,成为园艺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的对象。当王莲的子孙首次在英国伦敦开花的时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往观赏。1850年被引种到欧洲。1959年,中国从德国引种并在温室内栽培获得成功,简称之为“王莲”。之后王莲在南京、北京、上海、郑州、广州等多处植物园栽培。华南植物园1963年从罗马尼亚、美国等地引种克鲁兹王莲,经多年引种驯化培育,现植于荫生园后面池塘、热带雨林水生植物池、温室群室外池塘等地。到今天,许多现代化的机场大厅、宫殿、厂房,都有应用王莲这一超承重力的原理。
(2)形态特征
王莲是水生有花植物中叶片最大的植物,其初生叶呈针状,长至2-3片时矛状,4-5片时呈戟形,6-7片叶时完全展开呈椭圆形至圆形,到11片叶后叶缘上翘呈盘状,叶缘直立,叶片圆形,像圆盘浮在水面,直径可达2米以上,叶面光滑,绿色略带微红,有皱褶,背面紫红色,叶柄绿色,长2-4米,叶子背面和叶柄有许多坚硬的剌,叶脉为放射网状。王莲巨大的叶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其负载能力更让人吃惊。一片大的叶片能够负重70千克,这是由于其叶片和叶脉内具有很多大的空腔,腔内充满气体,使叶片浮于水面。叶子背面生长着粗壮的叶脉,板状隆起,纵横交错构成一个一个的高10厘米以上的方形小格,有利于保持叶片开展性,增加叶片的排水力和负载力。
王莲的花很大,单生,直径25-40厘米,有4片绿褐色的萼片,呈卵状三角形,外面全部长有刺;花瓣数目很多,呈倒卵形,长10-22厘米,雄蕊多数,花丝扁平,长8-10毫米;子房下部长着密密麻麻的粗刺。王莲的花期为夏或秋季,傍晚伸出水面开放,甚芳香,第一天白色,有白兰花香气,次日逐渐闭合,傍晚再次开放,花瓣变为淡红色至深红色,第3天闭合并沉入水中。
王莲9月前后结果,浆果呈球形,种子黑色,果实成熟时,内含300-500粒种子,多的可达700颗。种子大小如莲子,富含淀粉,可食用,当地人称之为“水玉米”。
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名字作为属名的王莲(Victoria),似乎生来就有王者的风范。那是因为不仅在她的原产地热带美洲水域里,它占据着巨大的水域面积,也因为它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优美硕大的独特的圆叶片。在许多种植王莲的植物园里,王莲常常是夏日里的焦点。它的叶子观赏期可从5月底一直延续到11月中,长达半年。而它的花朵花开三变,花期一般有三天,每天的颜色各不同,开花时花蕾伸出水面,第一天傍晚时分开花,白色并伴有芳香,第二天变为粉红色,第三天则变为紫红色,然后闭合而凋谢沉入水中,种子在水中成熟。由于王莲这一奇特的特性,被人们称为“善变的女神”。
(3)生长习性
王莲喜肥沃深厚的污泥,但不喜过深的水,栽培水池内的污泥,需深50厘米以上,水深以不超出1米较为适宜。种植时施足厩肥或饼肥,发叶开花期,施追肥1-2次,入秋后即应停止施肥。王莲喜光,栽培水面应有充足阳光。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是越冬防寒。
中国海南省南部,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大陆的西双版纳和雷州半岛等热带地区,一般年份,均需简易防寒方可在露地越冬,其余广大的华南地区,天然水面不宜栽培,只宜种植在人工建筑的水池内,冬季用双层薄膜覆盖池面,附设有换水装置,晴天夜晚换入温水1次,阴雨天每昼夜换水2-3次,保持池内的气温和水温均在18℃以上。华南北部以至华中、华北地区,栽培用水池,则需建立在专用温室内,冬季保持气温和水温均在20℃左右。
王莲的叶片上密布小孔,叶缘还有两个缺口,大雨时水可以从小孔和缺口迅速排走,保持叶片干燥,避免了由叶片积水而造成腐烂,影响其光合作用,也避免真菌和藻类的滋生。
王莲的花单生,硕大,花开三天,颜色多变,早晚开放,中午关闭,其花心温度要比四周气温高出10℃左右。第一天傍晚,新开放的白色花儿具凤梨香味,强烈地吸引着水中的甲虫,而花瓣里的花蜜和淀粉质物质使甲虫忽略了慢慢闭合的花儿,于是被留在花里过夜。直到第二天晚上,花儿再次打开,神奇地转为粉红色并失去香气,此时雄蕊释放出的花粉沾满了甲虫,甲虫携带着花粉前往另一朵新开的王莲花觅食,从而帮助王莲授粉。第三天早上,花儿转为红色,凋谢并沉入水中。王莲的花具有雌性先熟的特征,通过这种机制,王莲巧妙地避免了自花授粉。
(4)生长环境
王莲为典型的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耐寒力极差,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气温下降到14℃左右时有冷害,气温下降到8℃左右,受寒死亡。在西双版纳的正常年份,可在露地越冬并能结出种子,所结种子可以繁殖后代,但特寒年份有冻害。广州、南宁较暖年份,可在露地越冬,一般年份需保温设施方可越冬。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地区,较暖年份也不能在露地越冬,只能在特制的温室内越冬。
(5)分布范围
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东北部、玻利维亚、巴西北部和中西部、哥伦比亚、圭亚那、巴拉圭和秘鲁。
引入:孟加拉国和越南。
自生于河湾、湖畔水域。已引种到世界各地大植物园和公园。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相继从世界引种,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西安植物园三种王莲夏天相继开放。
(6)主要价值
王莲以巨大厅物的盘叶和美丽浓香的花朵而著称。观叶期150天,观花期90天,若将王莲与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搭配布置,将形成一个完美、独特的水体景观,让人难以忘怀。如今王莲已是现代园林水景中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也是城市花卉展览中必备的珍贵花卉,既具很有高的观赏价值,又能净化水体。家庭中的小型水池同样可以配植大型单株具多个叶盘,孤植于小水体效果好。在大型水体多株形成群体,气势恢弘。不同的环境也可以选择栽种不同品种的王莲,克鲁兹王莲株型小些,叶碧绿,适合庭院观赏;亚马逊环形莲株型较大,更适合大型水域栽培。
8.萍蓬草属
萍蓬草属(学名:Nuphar)是睡莲科下的一个属,为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5种,分布于温带。
(1)形态特征
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横生。叶漂浮或高出水面,圆心形或窄卵形,基部箭形,具深弯缺,全缘;叶柄在叶片基部着生;沉水叶膜质。
花漂浮;萼片4-7,常为5,革质,黄色或桔黄色,花瓣状,直立,背面凸出,宿存;花瓣多数,雄蕊状;雄蕊多数,比萼片短,花丝短,扁平,花药内向;心皮多数,着生在花托上,且与其愈合,子房上位,多室,胚珠多数,柱头辐射状,形成柱头盘。浆果卵形至圆柱形,由于种子外面胶质物的膨胀,成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大形,有胚乳。
约25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中国约产5种。
(2)萍蓬草
萍蓬草(学名:Nuphar pumila)为睡莲科萍蓬草属的植物。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①形态特征
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直径2-3厘米。叶纸质,宽卵形或卵形,少数椭圆形,长6-17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具弯缺,心形,裂片远离,圆钝,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柔毛,侧脉羽状,几次二歧分枝;叶柄长20-50厘米,有柔毛。
花直径3-4厘米;花梗长40-50厘米,有柔毛;萼片黄色,外面中央绿色,矩圆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花瓣窄楔形,长5-7毫米,先端微凹;柱头盘常10浅裂,淡黄色或带红色。浆果卵形,长约3厘米;种子矩圆形,长5毫米,褐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②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北部及中部;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 [1] 性喜水湿温暖和阳光照射的环境,自然生在湖泊、沼泽之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的轻粘性土壤最适宜。萍蓬草很耐寒。
③主要价值
药用:萍蓬草根状茎食用,又供药用,有强壮、净血作用;以全草、种子、根茎入药。全草:滋阴清热。种子、根茎:健脾胃,活血调经。全草: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刀伤。种子:脾虚食少,月经不调。根茎:脾虚食入难消,阴虚咳嗽、盗汗,血瘀月经不调、痛经及跌打损伤。
观赏:萍蓬草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草本花卉,根茎块状,浮叶马蹄形,表面油绿光亮,背面紫红色,密被茸毛,较为美丽。萍蓬草是一种的观叶、观花植物;夏季开花,花朵金黄鲜艳。
--
FROM 5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