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目—防己科(上):崖藤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防己科
防己科植物共有约71属4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是在北美洲和东亚洲的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中国有20属约60种。本科植物有些种类的根可供药用,有些种类的藤可用于编织。
该科与木通科和小檗科(特别是木本属)都有系统发育上的关系,但与木通科更密切。如都有藤本习性,花部构造也有许多共同点,二者花粉特征也较相似。茎部维管束被阔的初生髓射线分隔开是上述3科植物的共同特点,木通科茎解剖特征的某些方面是介于该科与小檗科之间的。本科植物常含小檗碱,这与小檗科植物是相同的。
1.形态特征
木质部常有车辐状髓线。叶螺旋状排列,无托叶,单叶,稀复叶,常具掌状脉,较少羽状脉;叶柄两端肿胀。聚伞花序,或由聚伞花序再作圆锥花序式、总状花序式或伞形花序式排列,极少退化为单花;苞片通常小,稀叶状。花通常小而不鲜艳,单性,雌雄异株,通常两被(花萼和花冠分化明显),较少单被;萼片通常轮生,每轮3片,较少4或2片,极少退化至1片,有时螺旋状着生,分离,较少合生,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花瓣通常2轮,较少1轮,每轮3片,很少4或2片,有时退化至1片或无花瓣,通常分离,很少合生,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雄蕊2至多数,通常6-8,花丝分离或合生,花药1-2室或假4室,纵裂或横裂,在雌花中有或无退化雄蕊;心皮3-6,较少1-2或多数,分离,子房上位,1室,常一侧肿胀,内有胚珠2颗,其中1颗早期退化,花柱顶生,柱头分裂或条裂,较少全缘,在雄花中退化雌蕊很小,或没有。核果,外果皮革质或膜质,中果皮通常肉质,内果皮骨质或有时木质,较少革质,表面有皱纹或有各式凸起,较少平坦;胎座迹半球状、球状、隔膜状或片状,有时不明显或没有;种子通常弯,种皮薄,有或无胚乳;胚通常弯,胚根小,对着花柱残迹,子叶扁平而叶状或厚而半柱状。胎座迹(condyle)通常存在,有时穿孔。化石最早发现于白垩纪晚期。染色体基数x=11,12,13,19,25。
2.主要价值
该科的粉防己、风龙(中药名青藤或青风藤)和青牛胆(中药名金果榄)都是常用中药。千金藤属许多种的大型块根是重要制药原料。
轮胚藤属和锡生藤属含有多种可作肌松剂的生物碱。南美产的一种箭毒植物(Chondrodendron tomentosum)所含的(1-tubercurarine)和(1-Curine)均为著名的肌松剂。
印度东北部产的(Anamirta cocculus)的果实是驱虫药,又可毒鱼。非洲东南部产的(Jatrorrhiza palmata)的根是一种商品药材。
风龙和细圆藤的枝条是川产藤器的原料。
非洲西部产的(Dioscoreophyllum cumminsii)肉质果皮中可分离出一种甜味物质(monellin),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0倍。 该科植物大多富含生物碱,达百种以上,种类虽多,但类型并不太复杂,基本上集中在双苄基异喹啉类(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原小檗碱类(proto-berberine alkaloids)和阿朴啡类(aporphine alkaloids)。
3.崖藤属
崖藤属(学名:Albertisia Becc.),防己科,生于林中。约17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大洋洲,中国有1种,产于西南部至东部。
(1)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枝具凸起的盘状叶痕。叶柄两端明显肿胀,非盾状着生;叶纸质或革质,常为椭圆形,具羽状脉,侧脉基部沿中脉下延。雄花序腋生或生于老枝上,聚伞花序,雄花;萼片3轮,外轮和中轮均微小,分离,内轮大,合生成坛状,顶端具3个细小裂片;花瓣3或6,微小,稍肉质;聚药雄蕊圆锥状,有约18-27个花药,花药2室,横裂。雌花序通常仅有花1朵,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心皮6个,长卵形,向上渐狭成一钻状花柱。核果放射状着生于果梗末端的肿胀、被绒毛的雌蕊柄上,通常近椭圆形,花柱残迹近基生,中果皮干时颗粒状,果核脆壳质至近木质,近平滑或微有皱纹,胎座迹微凸或不明显;种子无胚乳,胚具肥大的子叶和微小的胚根。
(2)崖藤
崖藤(学名:Albertisia laurifolia)为防己科崖藤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谷密林中。产云南东南部(麻栗坡),分布于广东(海南为模式产地)和广西,越南也有,云南分布新记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4.古山龙属
古山龙属(学名:Arcangelisia)是防已科下的一个属,为攀援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3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1)形态特征
藤本。叶片革质,具掌状脉。雄花序为圆锥花序,腋生或生无叶老枝上,雄花:花被9,排成3轮,外轮常很小,小苞片状,最内轮花瓣状,覆瓦状排列,花开放时花被星状展开;聚药雄蕊,花丝合生成短柱状,花药9-12个,横裂;雌花序常生老茎上,亦为圆锥花序,雌花:花被9片,排成3轮;退化雄蕊鳞片状;心皮3个,每心皮有2颗叠生胚珠。核果近球形,较大,外果皮近革质,中果皮肉质;果核骨质状,外面有网纹状皱纹或有软刺或平坦,通常有毛,胎座迹不明显;种子充满果核之空腔且与之近同形,胚乳丰富,嚼烂状。
(2)古山龙
古山龙(学名:Arcangelisia gusanlung),为防己科古山龙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于海南各地。生于林中。此外,广西也产。 为防己科古山龙属植物古山龙Arcangelisialoureiri(Pierre)Diels,以藤茎及根入药。
这种植物的根和茎都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 berberine )和巴马汀(palmatine) 等,是海南民间常用的一种退热剂,也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5.球果藤属
球果藤属(学名:Aspidocarya)是防已科下的一个属,为藤本植物。该属仅有球果藤(Aspidocarya uvifera)一种,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和我国云南。
(1)形态特征
藤本。叶心形或近于盾状。圆锥花序腋生,常很长;雄花:萼片常12片,排成4轮,最外轮的微小,中轮线状长圆形,仅见1脉,内轮匙形,有3脉,最内轮倒卵形,亦具3脉;花瓣6,倒三角形或楔状倒卵形,顶端浅3裂或近截平,两侧边缘内卷,3脉;聚药雄蕊盾状,花药6,着生在盾盘的边缘,横裂;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不育雄蕊6,棒状;心皮3,柱头头状或3裂。核果3-1,近椭圆形,花柱残迹近顶生,外果皮肉质;果核近肉质,两侧压扁呈双凸镜状,两端具尖头,背面自顶部至基部具龙骨,腹面除龙骨外尚有2条不明显的、具少数小瘤点的小肋,边缘有狭翅,翅近截平状齿形或啮蚀状,胎座迹不明显;种子卵状椭圆形,甚扁,胚乳丰富,肉质。
(2)球果藤
球果藤(学名:Aspidocarya uvifera)为防己科球果藤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600-1200m的沟谷密林中。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利水通淋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劳伤疼痛,水肿,小便淋痛。
6.锡生藤属
锡生藤属(学名:Cissampelos)是防己科下的一个属,为攀援状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25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仅1变种。
(1)形态特征
雄花序腋生,为具总梗的伞房状聚伞花序,有时生于特化小枝上,花序自退化成苞片状的叶腋中生出;雄花:萼片4,背部常被毛,倒卵形,开放时向外伸展;花瓣合生成碟状或杯状,很少2-4裂几达基部;聚药雄蕊盾状,有时4 (-10) 花药;雌花序为延长的聚伞圆锥花序,由密伞花序组成,苞片通常增大为叶状,彼此重叠;雌花:萼片1,花瓣1(罕2或3),与萼片对生;心皮1,常被毛。核果近球形,稍扁,常被毛;果核脆壳质或近骨质,背部中脊二侧有圆锥状或小横肋状雕纹,胎座迹通常近球形;种子马蹄形,胚长而柱状,藏于胚乳中,子叶扁平,与胚根近等长或较短。
(2)锡生藤
锡生藤(学名:Cissampelos pareira)为防己科锡生藤属下的一个种。木质藤本;枝细瘦,有条纹,通常密被柔毛,很少近无毛。叶纸质,心状近圆形或近圆形,长宽均约2-5(-12)厘米,顶端常微缺,具凸尖,基部常心形,有时近截平,很少微圆,两面被毛;掌状脉5-7条,在下面稍凸;叶柄常密被柔毛,比叶片短。雄花序为腋生、伞房状聚伞花序,单生或几个簇生;雄花:萼片长1.2-1.5毫米,背面被疏而长的毛;花冠碟状;聚药雄蕊长约0.7毫米;雌花序为狭长的聚伞圆锥花序,长达18厘米,通常不超过10厘米;雌花:萼片阔倒卵形,长约1.5毫米;花瓣很小,长约0.7毫米。
锡生藤常生于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及霜冻。在中国云南省生于年平均气温19-22℃、降雨量1200-1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85%的地区。仅能忍耐短暂的轻霜。对水分要求极严,如遇干旱,生长停止,甚至枯萎死亡。
锡生藤宜生长于常年湿润、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冲积砂壤土,河边砂土、石砾土及岩石缝隙也可以正常生长。靠水冲渍土壤,补充养分。粘土、干旱及瘠瘦的土地不宜生长。
广布亚洲各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在中国分布于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景洪、勐海、河口及元江等县)。
锡生藤以全草入药,含箭毒碱、锡生藤碱和轮环藤碱等。箭毒碱用作肌肉松弛剂,中国产的“傣肌松”就是以该种为原料提制的外科用药。味苦、微甘,性温。有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止血生肌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7.木防己属
木防己属(学名:Cocculus)是防已科下的一个属,为藤本或直立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8种,广布于美洲中部和北部,非洲,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以及太平洋的某些岛屿上。我国有2种。
(1)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很少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叶非盾状,全缘或分裂,具掌状脉。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雄花:萼片6(或9),排成2(或3)轮,外轮较小,内轮较大而凹,覆瓦状排列;花瓣6,基部二侧内折呈小耳状,顶端2裂,裂片叉开;雄蕊6或9,花丝分离,药室横裂;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的相似;退化雄蕊6或没有;心皮6或3,花柱柱状,柱头外弯伸展。核果倒卵形或近圆形,稍扁,花柱残迹近基生,果核骨质,背肋二侧有小横肋状雕纹;种子马蹄形,胚乳少,子叶线形,扁平,胚根短。
(2)木防己
木防己(学名:Cocculus orbiculatus)为防己科木防己属下的一个种。木质藤本;小枝被绒毛至疏柔毛,或有时近无毛,有条纹。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长通常3-8厘米,很少超过10厘米。聚伞花序少花,腋生,或排成多花,狭窄聚伞圆锥花序。核果近球形,红色至紫红色,径通常7-8毫米;果核骨质,径约5-6毫米,背部有小横肋状雕纹。
广布于亚洲东南部和东部以及夏威夷群岛。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西北部和西藏尚未见过),以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其以南各省区常见。生长于灌丛、村边、林缘等处。喜湿润的土壤,较耐干旱;喜温暖,较耐寒,在18-28℃的温度范固内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0℃;喜日光充足的环境。
观赏:该种植物热带地区可庭院栽培,用于拱门、廊柱、山石、树干的垂直绿化,亦可作为地被植物使用。
药用及食用:木防己干燥根可以入药,性味苦,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也能用来酿酒。
木防己在中国东北为单种属植物,由于常年被过量地采收,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其自然种群面积急剧减少。在中国《辽宁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目录》中列为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8.轮环藤属
轮环藤属(学名:Cyclea),又名土防己属,是防已科下的一个属,为藤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9种,分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我国有12种,1亚种,1变型,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1)形态特征
藤本。叶具掌状脉,叶柄通常长而盾状着生。聚伞圆锥花序通常狭窄,很少阔大而疏松,腋生、顶生或生老茎上;苞片小;雄花:萼片通常4-5,很少6,通常合生而具4-5裂片,较少分离;花瓣4-5,通常合生,全缘或4-8裂,较少分离,有时无花瓣;雄蕊合生成盾状聚药雄蕊,花药4-5,着生在盾盘的边缘,横裂;雌花:萼片和花瓣均1-2,彼此对生,很少无花瓣;心皮1个,花柱很短,柱头3裂或较多裂。核果倒卵状球形或近圆球形,常稍扁,花柱残迹近基生;果核骨质,背肋二侧各有2-3列小瘤体,具马蹄形腔室,胎座迹通常为1-2空腔,常于花柱残迹与果梗着生处之间穿一小孔;种子有胚乳;胚马蹄形,背倚子叶半柱状。
(2)轮环藤
轮环藤(学名:Cyclea racemosa),为防己科轮环藤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林中,常攀援于乔木上。分布于海南、广西南部及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白喉,热淋,石淋,牙痛,胃痛,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
FROM 5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