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兰州大学的调查会在1-2个工作日后结束。《中国科学报》也将持续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事件复盘:本科期间发31篇论文引质疑
在中文期刊网站上可以搜索到10篇鲁玉宝一作、参与的文章。可以看出,这些文章以现状、进展、展望等综述类为主。
图片
鲁玉宝发表(或合作)的中文期刊 图片截自中国知网
记者查询显示,鲁玉宝6篇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论文中,有5篇共同一作(其中“共一排一”1篇,“共一排二”4篇),1篇独立第一作者。这6篇论文,4区论文4篇,2、3 区各1篇。
这些论文成果对于一个本科生而言,显然是非常优秀的。但同时,结合其论文的具体情况,部分网友产生了一些质疑。
比如,鲁玉宝的研究方向比较多变,既有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分析与展望,《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36(01))方面的,也有中医药修复脊髓损伤(Research progress i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27 (2020) 110136)的,甚至还有一篇涉及地区经济产业改革发展的(从“祖国的金娃娃”到“东方普罗旺斯”的华丽转变———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金昌地区辉煌成就调查,《区域与城市经济》.2020 年第 3 期),研究领域相对“跳跃”。
记者还注意到,鲁玉宝在发表不同方向论文时,“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2018年的综述文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热点及方向》中,鲁玉宝还“主要从事骨科相关研究”,到了2019年9月发表《中药提取物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时,在论文作者介绍中他变成了“主要从事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相关研究”。
一般而言,一个独立科研人员应在一个研究领域深度挖掘,但鲁玉宝展现出的科研兴趣点还在不断变化中。
值得注意的是,《出彩》一文中对此有相关描述。在该文中,鲁玉宝介绍,在结束了基础通识学科的学习之后,他进入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王学习教授课题组,开始了其在肿瘤领域的探索;两年肿瘤研究之后,他“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迷恋上了脊柱外科这一外科学中风险与魅力并存的领域”,并对脊髓损伤产生了极大兴趣。
第一作者文章往往与所从事研究领域直接相关。记者注意到,鲁玉宝6篇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论文中,有关脊髓损伤的有3篇,有关骨肉瘤的相关研究2篇,另有1篇关注的是神经胶质瘤。
--
FROM 223.7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