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奥数省级赛一等奖,得病后智商直线下降!睡8小时(使用智能手环测试并记录过两次8小时左右的睡眠)还不如以前失眠时睡1小时刚清醒的状态!比如做下加减乘除这种需要专注力避免出错的小测试,现在的状态会相当容易疲劳,单位时间睡眠质量相当低(以前偶尔的严重失眠也会难受,总睡眠质量比完全正常时差很多,但是是由于真正睡眠时间很短导致,单位时间睡眠质量并不见得比完全正常低)。
本帖后面补充部分内容,主要增加四、五部分。一、症状部分:
本人嗜睡的症状跟原发性嗜睡症(这是一个罕见病)的嗜睡情况差不多;头晕的症状跟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这也是一个罕见病)的表现差不多。
二、本人已做过的医疗检查如下:偏影像学检查方面:在我们当地及周边大医院做过脑部CT、脑部磁共振(3.0T平扫+MRA+SWI)、TCD、24小时脑电图、颈椎拍片(正侧位拍片)、颈椎磁共振、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偏微生物学化验方面: 血常规、“自身免疫性脑炎”11项抗体谱检查
以上检查均未发现与嗜睡头晕症状直接关联的问题,尽管有报道一些异常小问题。三、为何要声明以前奥数省级赛一等奖不声明巨大的智商反差情况下,很多人看到我说的这种罕见慢性症状的第一反应是心理病,包括我接触的一些神经科医生,神经科罕见慢性病的诊断成本往往是非常高的;然而这种巨大的智商反差,从疾病的发病概率上,大部分的罕见病应该比心理病导致概率更高,症状又非常严重地影响工作生活。
四、对发病前后智商估算的方法及智商明显下降的解释奥数省级一等奖(高中时期)的平均智商估算为140以上(中国人平均智商为100的话,140大概是前千分之五的水平,奥数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在同龄人的比例基本上远小于千分之五,并且是层层选拔数学尖子生的方式);
如果对此奥数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平均智商估算方式有质疑的话,那也可以调查奥数省级一等奖获得者的平均智商作为智商参考数据。
发病后的智商水平感觉就平均水平(前面也说了相当容易疲倦),在戴氧气机吸氧管打盹之后感觉能得到适当的休息,与外界沟通时才不会始终那种非常疲倦的状态。
本人这种智商直线下降的原因从逻辑上解释应该也很好理解,假设一个人在忙碌的脑力劳动之后临睡觉时被要求继续脑力劳动,并且假设不能通过咖啡等提神物提神,当持续这样子10个小时或更久的时间做下需要专注力避免出错的加减乘除计算时的表现相比这个人在大清早时的差异就会非常明显。当然一般人不会有这种烦恼,而本人的发病以后一直以来的疲惫就差不多是这种状态。
五、当前本人的应对方法依靠戴氧气机吸氧管的打盹方式能适当地恢复精力(不戴吸氧管时单位时间睡眠质量非常差,戴吸氧管时则怕失眠久久不能入睡,出氧口正对鼻子几厘米距离吹气,而不是入鼻式方式),一天里面打盹多次,已持续1年左右时间。才不至于前面成天那种非常疲倦的状态。
由于睡一个晚上刚醒的嗜睡状态跟提升氧浓度情况下打盹会儿的状态的反差(也难以描述反差多大,但是不小),在此本人设想如果本人能依赖真正打盹后的清醒程度分辨是否吸入较高浓度氧气,那么或许这个方式就可以作为一个客观的诊断方式(嗜睡病或者慢性疲劳病仪器诊断上还非常困难),再则我想也有利于我去寻找同病症的其他患者一起寻医问药(估计人群数量很少)吧。
六、22年12月补充如下内容:
本人这两年应对终日疲倦感觉到临入睡时风扇对着鼻子吹气(或者氧气机吹气管对着鼻子吹气;目的在于使呼气出来的4%二氧化碳浓度跟正常空气0.03%二氧化碳能比较迅速些的混合)的应对方式能够减缓这种疲倦感而恢复一些清醒(但仅仅是减缓而已,此外每天需要打盹多次)。
正常人如果睡觉时捂住被子有时候也会越睡越困,这种情况的嗜睡往往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血氧饱和度降低带来的作用,脑血管老化或者病变导致的脑细胞环境可能也类似于这种较密封环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几倍几十倍带来的嗜睡作用远远大于氧气浓度下降的嗜睡作用。
如果有直接降低血液二氧化碳浓度的药物,在嗜睡患者群体(特发性嗜睡患者人数很少,但国内一千多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很大一个比例存在嗜睡)或许是一个很大的需求。
七、23年1月补充如下内容:
本人从18年8月开始(一瞬间里或一两个小时里突发的可能性感觉很大)嗜睡(嗜睡的同时还很容易被激怒,与一般的极度困乏、睡眠剥夺应该有较明显的差异)、头晕、头痛(特发性嗜睡患者也很多报告头痛)等等,却一直查不到直接的病因(特发性嗜睡患者群体当前并没有一个认可的病因解释,这也是这个群体非常为难的一个地方)。
最近(冬天)发现在小腿肚进行保暖(比如坐着的时候盖个毛毯,比如在小腿肚后面绑两层的棉柔巾保暖)白天就比较不那么快地容易嗜睡。该关联已经持续了三个礼拜时间。对于其原因,本人认为或许是比较不需要为小腿部位的保暖进行血液供应,从而可以更好地保障头部的血液循环(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使得维持清醒核团处二氧化碳沉积比较慢些,从而白天不那么快的容易嗜睡。如果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那么对于证实本人提出的维持清醒核团处毛细血管阻塞(或其他类似情况)导致的二氧化碳比例急剧上升致病假说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特发性嗜睡症的患者或许也可以尝试该办法(需要与打鸡血区分开来,需要能持续地产生正反馈才容易消除个别几天时间心理上打鸡血作用的影响)
历经多年,本人对特发性嗜睡群体有一些大概了解,病理不明、缺乏好的确诊手段、超级罕见等等导致患者比一般的罕见病症更为困难(一般罕见病症已经很困难了)。本人十分期待特发性嗜睡患者组织能尽快地建立起来,期待着能更好的抱团取暖。※ 修改:·shuimu002 于 Jan 25 21:52:52 2023 修改本文·[FROM: 120.33.187.*]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7.28.0.*]
修改:shuimu002 FROM 120.33.187.*
FROM 1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