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区别于非生命,具有以下特质:
1. 生命是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完美统一体。
宇宙中的其他非生命具有物质与能量,但通常不具有信息,也有的非生命带有信息,如电子计算机,但他们无法象生命这样,实现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完美统一。生命不仅仅带有信息,而且能够很好地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对物质与能量进行很好地管理与控制。
生命是物质,但这种物质具有非生命的物质远不能相比的、高度复杂而又严谨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复杂度以及有序性是包括电脑在内的任何非生命物质均不可比拟的。
生命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一个生物体由多个器官和组织构成,器官和组织则由细胞组成,细胞再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按照特定规律组合而成,这些生物分子又由更小的分子乃至原子构成。生命从本质上说,同非生命一样,由原子构成,但这些原子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结构,先形成小分子,再依次形成大分子、细胞、生物体,各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2. 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非生命的体系中,混乱无序才是主题,但生命却是一个有序系统(负熵系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命不是封闭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动态系统,生命主动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建立了自身体系的动态平衡,建立了秩序,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对外交流的基础上,生命通过新陈代谢系统,将从外界摄取的物质转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进行自我更新,并贮存可利用的能量。
生命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进行生长发育,从一个细胞变成成千上万的细胞,由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由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王子。
生命不仅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还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流。生命能通过自己的感知系统,接受外界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做出主动的反应,使自己能够趋利避害。
与植物和微生物相比,动物借助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更高级的感知与反应能力。
高等的动物还能够具备喜怒哀乐等感情,乃至产生自我意识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开放的生命与生命之间有分工,有合作,这些分工与合作不仅存在于同种生命组成的群体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生命之间,比如植物与微生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鳄鱼与燕千鸟之间,小丑鱼与海葵之间。
3. 生命能够复制自身
生命能够进行精确的自我复制,繁衍后代,使种族长存,使自己核心的遗传物质长存。
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细胞的分裂与组合,每种生命都能把自己的基因与生理特征代代相传,所以我们的民谣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小猫生来会爬树,小狼生来爱吃羊”。
当生命在传承的时候,后代与父母并非完全一模一样,会发生适度的变化,高等的动植物更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遗传信息的重组,使子女兼具父母的特质。
所以,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继承了亲代特质的基础上,又通过自我的成长与努力,具备了独一无二的珍贵自我。独特性也是生命神奇性的体现。
在变异的基础上,生命具备了进化的能力,利用这种能力,生命们能够适应地球上环境的变迁,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存活下来,具备了各种各样神奇的能力。长期的进化过程,也使整个生物界变得千姿百态。
--
FROM 219.1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