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络学说与中医诊断的关系。
人一旦得病,生物电流就出现紊乱,使体表相关穴位电阻值、电位、痛阈值改变。穴位电阻值、电位的改变,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出现松驰、凹陷、结节状和条索状的阳性反应,还出现相应穴位皮肤颜色的变化,上述体表的变化为中医望诊提供理论依据。公元前三至二世纪,西汉医学家太仓公淳于意就利用体表颜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叫五色诊。(8)如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鼻子、耳朵或面部,全身的局部形状、颜色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鼻头色青为腹痛,双目红赤为肝火上亢。有经验的盲人按摩师就是通过触摸病人身上的病态反应物来诊断病的。病变反应在全身某穴位,出现上述现象,反应在手足部,也使手足部的相应穴位电阻下降、电位上升,出现压痛,同时,相应掌纹、皮肤颜色出现异常改变,甚至出现肿胀和凹陷,严重的内脏疾病可使手指变成杵状指、匙状指或指甲变形等等异常现象,这就是掌纹诊病的原理。身体的各种异常变化,通过生物电,也影响毛发的颜色、形状和生长。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眼睛的五轮八廓、巩膜颜色,可以诊断疾病,如病人有严重的外伤,病人眼球瞳孔角膜上可能出现裂纹,随着疾病的好转,裂纹逐渐消失。这都是组织器官产生的生物电异,,影响到眼部组织新陈代谢的病理反应。生物电的异常,也影响耳组织的新陈代谢。当人体的脏腑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如压痛、导电性能改变、变形、变色、结节、脱屑等。针刺这些部位可以防治疾病,这些部位就是耳穴。(2)
--
FROM 58.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