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鲁迅的文笔还是很棒的
也不好说,就象一些论语、孟子里面的文章放在中学学习一样,当时也是理解不了太多,但随着年月的增长,就越能体会到文章的好。
年轻胜在记忆力,大学之后理解力是更强,但记忆力和小学、中学是不能比的。所以我认为把先生的文章放在中学教材里也自有其道理。
需要担心的是,越来越多先生的文章被请出教材、换来的是方方、龙应台这些垃圾的作品。令人扼腕。
【 在 miwenwen422 (岁寒松柏) 的大作中提到: 】
: 鲁迅的作品需要成年以后再去学习,我觉得把先生的文章放在中学是一种失策,应该进大学的必修课。
: 中国教育的失败,是在高等教育。
: 像孔乙己,药,范爱农这种文章,需要生活和社会阅历才能看懂。
: ...................
--
FROM 136.56.63.*
嘿嘿,一样一样的。
【 在 ChemET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几岁时,学鲁迅文章,也没啥感觉,要求背就背呗
: 二十几岁时,觉得丫就是一天天骂街的愤青,怼天怼地怼空气,不知哪儿来那么大火。
: 现在快四十了,看看今天的身边,理解了丫
: ...................
--
FROM 136.56.63.*
已经被证伪了,太祖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 在 Xaoyao (劳动最光荣) 的大作中提到: 】
: 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的一段话:“1957年,mao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mao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料mao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Pro Max」
--
FROM 136.56.63.*
有同感,全方位的被渗透,还不只限于教育系统。
【 在 miwenwen422 (岁寒松柏)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育系统内部问题很大,说实话,看不出他们两位的文章好在哪。
--
FROM 216.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