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一种奢侈,叫做有时间读书
有一种奢侈,叫做有时间读书
2月13日,理想家2018年第一次作业千呼万唤始出来,左边右边书店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文章《敲黑板!这里给大家留一项“假期作业”丨“理想家”读书会预告》,这一天,我才第一次知道了“石黑一雄”这个去年刚刚获得诺奖的作家。
让我们一起看看百度关于“石黑一雄”这个词条的介绍: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国小说家。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1][2][3]
基于对理想家推荐的一切作品的好奇,我迫不及待的报名参加了这次读书会。
3月10日,下午16:00,简单的我介绍后,水山大哥带领我们开始了作品的交流分享会,谈论一开始,就抛出了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诺贝尔奖选择了石黑一雄而不是村上春树?”,留给了我们回想、思考的时间。在这篇推送中,不在场的读者也可以和我们随着回顾的讨论,一起思考这一问题。
水山Q1:百度百科对《远山淡影的介绍是这样的:“ 本书是石黑一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作。小说通过一个移居英国的日本寡妇对故土、故人的回忆,讲述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带来的阴影与心魔,最终以母女成功移民,而女儿自尽作为悲情结局。作品构思奇特,叙述者通篇的回忆是模糊而可疑的,直至全书终,叙述者才忘记了伪装,读者也证实了猜想:叙述者是利用回忆做掩护,编织了一个他人的故事,企图通过他人的面具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减轻罪恶感。”,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陈曲呸:一部分吧,一部分认同、一部分不认同。就比如说他最后一句里讲的“编织了一个他人的故事,企图通过他人的面具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减轻罪恶感。”我觉得这个想法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也许她是不能接受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而在回忆时把自己塑造的很温柔的、善良的、关心别人,而把那个负面的自己推到了别人身上,然而她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是她所犯下的过错而感到在承担、于是决定将此推给他人?我们可以思考这个人是有真实性的、还是彻底是悦子臆想的?当然也不排除精神错乱的可能。
水山:在我个人感觉,百度的一些词条包括它的内容离散度比较大。就是说,很多能上他们词条的东西往往显得有点在某一方面比较激进,追求标新立异。所以实际上我们不能太迷信他对这本书的介绍。
水山Q2:你是如何看出这本书中佐知子其实就是悦子自己,而万里子就是景子?
陈曲呸:第一点是“佐知子对万里子说:你以后一定是一个好妈妈。”虽然这是我们常见的称赞,但当时的语境并不适合谈这个,在前后对话中显得很突兀。
在佐知子告诉万里子决定出国时,万里子跑出房间,悦子追上去,在桥上的对话讲到“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就回来。”这个“我”的主人公明显应该是佐知子本人,在这里已经彻底暴露了。
还有在这本书结尾悦子说“景子那天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推翻了之前她所编造的故事。
兔苗:我觉得产生疑虑的过程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开始我产生疑虑的地方是如果说按照文章中悦子的贤惠、顾家、照顾丈夫和女儿的人为什么会去英国,而且很奇怪的就走了。并且二女儿妮基说“麻麻我觉得当时你的选择是对的,你应该离开。”就会让人觉得有很强烈的一种违和感。
还有再后面的小细节:就是悦子带走的台历,就是在墙上最后只剩下一张的那个挂历,妮基问她要。还有那套茶具,这两个东西的出现让一切渐渐明晰了。
水山Q3:透过主要人物,作者诉说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的哪些矛盾?(主要人物:二郎、绪方先生、松田重夫、佐知子、万里子)
陈曲呸:有一段情节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绪方先生专门去找松田重夫当面对质。我觉得松田重夫很有胆儿,因为当面对着一位前辈、教过自己的老师说,你以前教的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一派胡言,否定了绪方先生一直以来的思想理念。而这个时候绪方先生的反应不是说讨论学术上的问题,思考松田的话是否有待讨论,而是认为这是对他本人的否认、信念的挑战,认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不尊重。
二郎和绪方先生下棋,快输了的时候就一直逃避,拒绝和父亲对弈,非常不愿听父亲的教导...
先说这么多。
Andrew:其实我觉得像读这些书还是有一个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日本在二战之后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日本出现了大量战后带来的损伤,男性劳动力大量失去,很多男性做为战俘在苏联等地方关押,日本本身传统女性被迫使从家庭中走出来,要支撑家庭,作为家庭的支柱。了解这些(日本社会矛盾)需要对日本时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单从小说找不到缘由,需要从日本大时代背景下找。
我的感受是在读一本书或者是说在了解作者内心想法时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时代。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读历史书容易,而小说像石黑一雄的作品我还得多做一些工作去了解。
水山:松田重夫和绪方先生有一个大结,他们是两代人,绪方先生是二郎的父亲,松田重夫是二郎的同学。我们最粗浅的去看他,就是松田重夫认为二战以前的高中老师应该全部让他们下岗,到战后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教书了。而绪方先生恰恰就是当时那一批老师,而且是校长。然后绪方先生就非常的不理解,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这个事我要跟松田重夫“掰哧掰哧”,不仅和二郎说,还和儿媳妇悦子说。到最后他又在悦子的陪同下专门去故乡找松田重夫,并且还很虔诚的等着,想去“掰哧”这个道理。绪方先生到底坚持什么理念呢?他认为我们那一代教师是非常守本分的教师,而且教给了学生们很好的传统。而松田重夫呢也当老师了,是第二代,战后的老师,然后松田重夫说你们这代人只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但是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要求他们绝对遵从等等。为这事绪方先生专门等着碰见松田重夫从家出来讨论讨论。这一部分很精彩,希望朋友们有机会看看这本书。
佐知子和万里子是一对母女,佐知子贯穿整个书的前后,也就是前面第一个问题里,实际上主人公悦子说的佐知子就是说她自己。这个就是说,成为石黑一雄写这本处女作《远山淡影》并且获奖的一个很奇特的写作技法,当时有人认为石黑一雄曾经干社工时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处境很悲惨的人在接受援助时,再说自己是说的是自己的事,但不直接说这是我经历的,他说这是其他人的事,好像在说一个故事。这是很奇怪的一种心理,就是受助人的心里。佐知子代表着,像Andrew说的,社会一下把女人推到前台了,然后但是佐知子自始至终坚持认为女性在日本没有得到公平对待,并且女性在日本没有好的发展。所以她就以此理由坚定的同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去打交道,希望有人把她带到美国去。她认为到了美国以后对她的女儿万里子就有一个好的出路。她设想万里子能当演员,也能做商人等等等,各种好的出路。但最后是个悲剧,万里子到了国外以后自杀了。悦子与二女儿妮基有一个交流,似乎一下心胸开朗了,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个环境,这个房子太大了,总让她触景生情,就是这样的情况。
水山:我们再看看左边右边留给我们的第二个作业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1989年获得“布克奖”,这是英国很厉害的一个奖,有诺贝尔的风向标的称号。
下面百度百科提供的介绍:
小说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位深受英国传统熏陶的典型的男管家,冷漠无情、曲意逢迎、造作虚伪。在史蒂文斯看来,只有效忠主人、格尽职守才能体现一个管家的价值和尊严。为此,他以服务达林顿勋爵为自豪,在他眼里达林顿勋爵是那些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他所做的仅是“全神贯注于属于我们的范畴的事情;那就是说,我们应全力以赴地为那些伟大的绅士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因为在他们的手中真正掌握这文明的命运”。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丧失自我,为达林顿府服务了近30年。期间,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一起工作多年,两人由工作关系日久生情,相互爱慕。为了他伟大的事业,他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远嫁他人。后几经辗转,在思念的驱使下,史蒂文斯走出了达林顿府。在英格兰的乡村美景的熏陶下,史蒂文斯开始了反思,最终在大海边幅然悔悟,痛哭流涕,然而他的人生也近日暮。
水山Q4:百度百科词条的编写人,他给这本书定义的情节,你认同吗?
陈曲呸:我最不认同的就是“冷漠无情、曲意逢迎、造作虚伪。”,我觉得他把这个管家写的太负面了,他有很多很好的品质,比如他特别尽职尽责,有职业操守,很佩服他的这些品质,在父亲死后他也有自己的难过,但是百科里没有写出他的情感挣扎。
水山:对,我个人表示挺认同你的观点,就是说我认为百度百科的离散度太大,三观的离散度太大,往往是一些特别标新立异的东西容易被采纳,实际上史蒂文斯实际是英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典型的老管家形象,但你要说他“冷漠无情、曲意逢迎、造作虚伪”就有点情绪化太严重了,当然史蒂文斯很效忠主人,我们可以在史蒂文斯回忆中举出的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包括他父亲的例子、他的例子、他听来的别人说的有修养的管家的例子,都一一作了说明。
最后“在乡村在英格兰的乡村美景的熏陶下,史蒂文斯开始了反思,最终在大海边幅然悔悟,痛哭流涕,然而他的人生也近日暮。”这个实际上说得也有点编写者的情绪化。实际到最后,史蒂文斯还是告诉自己,要微笑地面对人生。他跟另外的陌生人坐在长凳上聊了一会,表达还是要向着阳光最灿烂处看去,要把新主人,这个美国商人,要适应这个美国商人的脾气,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这里也有两个问题:
Q5:你是怎么看出肯顿小姐和史蒂文斯存在爱情的?
Q6:你认同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时期的人生准则吗?
为什么要问问题5呢?一是因为想看看大家是不是看过这本书;也是因为我们也听说石黑一雄写文章有克制和隐忍,他往往写东西一点点带出来,不直接告诉你。于是这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兔苗:我来说一下吧,一直贯穿始终的就是他们都在达令顿府服务这段时间的特点:每天晚上工作结束之后他们都要一起喝一杯热可可,去分享一天的工作和心情,在交流中对彼此又一个了解。肯顿小姐这边会明显一些,尤其在达令顿府要辞退两个犹太裔的雇员女仆,因为女仆都归肯顿小姐管,肯顿小姐是非常不乐意的。史蒂文斯虽然心里不认同他主人的决定,但是他还是按照这个执行了,也没有表述说在这件事上自己也有不认同。在很多年以后他的主人有天说,当时辞退这两个女仆是不太理智的决定,然后他把这件事拿来和肯顿小姐进行交流,然后肯顿小姐就一下爆发了,如果你当时如果也不同意主人的做法的话,你至少应该告诉我,让我觉得我的感情在当时是有寄托的,而不是没有人呼应的。这时肯顿小姐有了追求者,对方向肯顿小姐求婚了,肯顿小姐那天就一直在和史蒂文斯讲你好像挺忙的(因为那天达令顿府当天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界会议),要是你需要我帮忙我就不走了,但史蒂文斯一直没有接他的话。史蒂文斯感情的看出是通过,书的一开头他收到从西英格兰寄来的肯顿小姐的来信,感觉她生活的不是很好,他就很想去看一下她,如果真的像信里的情况一样,就看看有没有机会让她回到达令顿府服务,再加上后来见到了肯顿小姐,发现她生活也很好,丈夫对他也很照顾,之后他送完肯顿小姐上大巴车,心情一下就崩塌了。
陈曲呸:我刚开始看这本书感觉就是他们两各自看对方不顺眼,但就在史蒂文斯父亲快要去世的时候肯顿小姐来帮助他,我感觉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是第一个转折了。
水山:是这样的,描述的感情线真的非常隐晦,实际上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没有看出来这里面是有爱情在里面的。但最后让我回头再看,好像只说了一次和爱有关的,就是在书最后的最后,他见到肯顿小姐,还没有说爱这个字,他大概意思在说:你,你心里好像,你曾经心里是不是有过一点点什么。然后肯顿小姐表情也很激动,但是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把这个爱字说出来。
那么第6个问题,你认同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时期的人生准则吗?
艳梅:史蒂文斯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到了他的职业--一个管家。他的人生准则实际上到了一个升华的部分,所以他的人生里面只服务好、效忠他的主人。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可能是不认同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把事业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其他情感就搁浅了,但站在那个时代他的人生准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水山:我和你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用“冷漠无情、曲意逢迎、造作虚伪”来形容史蒂文斯太过分了,但是我们要看看书中史蒂文斯推崇哪些人生准则。比如第一个:赶老虎的事。(细节详见原文)后面是达林顿勋爵招呼一些政治活动家商议史蒂文斯认为影响世界的大事的时候,他作为一个管家,不去干涉任何事。如果主人问他关于这个大事情的任何看法时,他就装傻,说我不知道。实际上他的心里是有一点看法的,但是他就说我不知道,我的能力达不到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家,不应该干涉主人对一个事物的判断。这些实际上在现在看来可褒可贬。
水山Q7:你认为村上春树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
陈曲呸:像是乡村路边坐着一个很爱生活的大叔,戴着草帽、叼着狗尾巴草。
艳梅:对他的印象就是很自律,一个热爱运动、热爱自然,接地气的人。
Andrew:我把村上自觉代入到他成长的年代,属于全球大革命的风潮,像是法国的六月革命,日本共产革命左派思潮,欧洲出现垮掉的一代,嬉皮文化,这也影响了日本年轻人,吸收了西方文化,成长起来。村上给我感觉他书是以音乐为主线,大量出现爵士,也有少部分乡村音乐。我认为他的书在深刻性上差石黑一雄很大一截。《远山淡影》里悦子等人的青年彷徨又差歌德的书一截。在读的时候给我很大震撼,那个年龄和这个年龄读的感觉不一样。村上给我感觉与其说是小说家不如说是流行音乐家、流行乐评人。
安妮爸爸:我认为村上和毛姆有点像,是时代性的作家,比较商业化。我二十多岁读时虽然挪威的森林不是很流行,但有不少前卫的年轻人在读,到现在还有年轻人在读。这两年对他的了解来自他喜欢的作家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写作《当我在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致敬雷蒙德卡佛。相比较这两个作家,村上春树已经被我淘汰了。
兔苗:我觉得他比较不爱说话,向内。
水山:我们看看林少华,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他把村上春树包装起来推出的。他对村上春树做了这样的描写—— “ 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牛仔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一件黑T恤,挽起袖口,露出的胳膊肌肉隆起,手相当粗硕。头上是小男孩发型,再加上偏矮的中等个头,的确一副'永远的男孩'的形象。就连当然已不很年轻的脸上也带有几分小男孩见生人时的拘谨和羞涩。 交谈当中,村上春树不大迎面注视对方,眼睛更多的时候向下看着桌面。声音不高,有节奏感,同时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笑容也不多。”——《海边的卡夫卡》译序《另一种精神救赎之旅》,林少华。
这是林少华去东京拜会村上时写下的印象。
水山Q8: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石黑一雄而不是村上春树?
陈曲呸:不管《远山淡影》还是《长日留痕》都给我这样的感觉:他不像很多作者会把资料全部摆在你眼前,摊开在桌子上,而是给了我一个小窗口,这个窗口本来可以很大,可他就给你这么大一点,你踮着脚从窗口望出去发现有一重一重山。
水山: 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石黑一雄表现的桃李不言,而村上春树有所表达。2003年1月林少华于东京拜访村上春树时问及他的看法,村上春树说:“……而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心意。”
水山Q9:大家认同村上春树的说法吗?
安妮爸爸:他这个说法我认为没有什么认同或不认同的,像我们都知道莫言,怎么样?相比较起来你更喜欢中国哪个作家?是莫言吗?很难讲吧。
诺贝尔的评选方式是比较西方化的,在非欧美文化中有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我认为村上说这个是很不聪明的,宁可不说也不应该说反对的话。他说的这个话看起来有点嫉妒。
Andrew:我接着老哥的话继续说:对于他来说,说这个话的确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读不同国家小说时不是在读他的内容,而实在了解国家语境。虽然有很多国家的评委,但送展时作品都是英文的。所以说获奖的是那本书的英文版,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语境的问题。东亚文化很含蓄、隐晦,尤其是日本文化,但评委大都来自欧美,有时我们读日本的书会不理解,欧美看日本文化因为文化的差异也很难感知到作者意图。
水山:我重读他们的作品,总结了这么三个想法:一,石黑英雄的作品更容易被全世界读者所理解、接受。二,现时代诺贝尔奖对更多新闻元素的关注。三,现时代诺贝尔奖对叙事时间叙述尺度的追求。希望大家讨论批评一下我的想法,看看我这样想有没有道理。
安妮爸爸:谁听说过“吉卜林”?英国作家,诺奖得主。诺贝尔奖有太多我们没有读过的书,其实在2000年以前我看的很多国外作品都是诺奖,那就是我的豆瓣,但2000年以后我已经不看诺奖了,也不看豆瓣了,我已经有自己的序列了,不需要别的奖来评,我自己就可以评了。
这里面有句话暴露了村上春树,诺奖到至少到我了解的那个年代之前,都是经典的作家才可以被纳入诺贝尔奖里。我非常怀疑村上春树是否能成为经典。因为年轻读者为主的作家他的生命力会收到很大限制,不是说年轻人爱读的书不好,而是说如果如此,作者想继续挑战自己是很困难的。比如“石康”、“村上龙”等作家选取的内容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换一个时代我们可以继续读莎士比亚,但是能否读村上春树我非常怀疑。在我来看石黑一雄给了读者很强的参与感,雷蒙德卡佛、理查德耶茨等作家也是,不会把谜底和信息全部给你,更多的是我在参与,而不仅是他们在讲。
Andrew:诺贝尔奖太沉重了,很多奖都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如果一个奖很重,很多情况下,他们不会把奖给一个年轻人,或者太早去拿。某个组织和单位会把奖颁给一个人,但是人是会变的,一个很近的例子:比如缅甸的昂山素季,本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后来又被没收了。某些奖颁给你是对你过去的。
原文作者:陈曲呸
--
FROM 49.118.88.*
文章太长,一个字都没看进去,仅就标题发点感慨:所有饱暖后想思的欲都是一种奢侈。
【 在 littledoug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种奢侈,叫做有时间读书
: 2月13日,理想家2018年第一次作业千呼万唤始出来,左边右边书店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文章《敲黑板!这里给大家留一项“假期作业”丨“理想家”读书会预告》,这一天,我才第一次知道了“石黑一雄”这个去年刚刚获得诺奖的作家。
: 让我们一起看看百度关于“石黑一雄”这个词条的介绍: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国小说家。
: ...................
--
FROM 123.113.252.*
首先,我赞同你的说法。不过,经常看好书有时是知识分子最后为自己保留的一点尊严。
【 在 yepl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章太长,一个字都没看进去,仅就标题发点感慨:所有饱暖后想思的欲都是一种奢侈。
--
FROM 49.118.88.*
后半句有点显现利剑的寒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一方圣土,它至少是愉悦的、圣洁的、纯粹的。它是没有目的的喜欢,不被世俗挟持完全自愿的沉醉。任何强行标榜和激进只会扭曲它的灵魂。
【 在 littledough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我赞同你的说法。不过,经常看好书有时是知识分子最后为自己保留的一点尊严。
--
FROM 123.113.252.*
说得好,读最纯粹的书,做最纯粹的自己,写最纯粹的文章,这是自己独立的灵魂。
【 在 yepl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半句有点显现利剑的寒光。
: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一方圣土,它至少是愉悦的、圣洁的、纯粹的。它是没有目的的喜欢,不被世俗挟持完全自愿的沉醉。任何强行标榜和激进只会扭曲它的灵魂。
--
FROM 39.144.187.*
你若随风就是流沙,你若沉寂就是撒哈拉
【 在 mwnulo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得好,读最纯粹的书,做最纯粹的自己,写最纯粹的文章,这是自己独立的灵魂。
:
--
FROM 123.113.253.*
我会随风逐流,我会埋骨沉寂。
你都愿意追随我吗?
【 在 yep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若随风就是流沙,你若沉寂就是撒哈拉
--
FROM 36.113.134.*
有一种奢侈,叫做有时间写一大堆
【 在 littledoug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种奢侈,叫做有时间读书
: 2月13日,理想家2018年第一次作业千呼万唤始出来,左边右边书店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文章《敲黑板!这里给大家留一项“假期作业”丨“理想家”读书会预告》,这一天,我才第一次知道了“石黑一雄”这个去年刚刚获得诺奖的作家。
: 让我们一起看看百度关于“石黑一雄”这个词条的介绍: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国小说家。
: ...................
--
FROM 120.24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