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诗词的流传指数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诗词的流传指数。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提到过这个概念。当然也可以推而广之到整个文艺作品的流传指数,但是诗词的体裁特点使得其流传指数要远远高于其它文艺作品,用来作为标的研究会更典型。以下是元宝人工智能的一些看法。
: “诗词的流传指数”是一个融合了文学价值、传播效果和文化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概念。这一概念的构建需要兼顾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历史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其在不同时代和群体中的接受度。以下从定义、构成要素、评分逻辑、标的物选择等角度展开分析:
: ---
: ...................
有些被“精选”进小学课本里的很多诗词,流传度很差。有的诗词学过后再也没有用过,也没听别人说过、没见谁引用过。例如王维的《少年行》、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袁枚的《所见》等。
--
FROM 103.247.179.*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教材所选都不同,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且港澳台新也有中文教材,是不是也要参考一下呢?这个还是以历史上各种诗词选集来统计比较公允。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etv L6B」
但是,当年所选的这些诗词意义不大。从文学价值、引用价值、思想价值等方面来看,显然还有很多更好的,更值得入选课本。
--
FROM 103.247.179.*
【 在 handsom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作为指标之一吧。应该搞个大众统计与专家统计相结合,历代引用与当代引用相结合,综合起来再搞一个指标。不过这种数据总也不可能那么特别精确,再说比起那些遗失了的好诗来,能被统计已经很幸运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etv L6B」
对,应该两种统计相结合,重点考虑在出版物、各种场景的出现频率,把最精华的诗词推荐给孩子们。
--
FROM 114.2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