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社会在进步
有钱养闲人了
【 在 wissenschaf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搞了100多年,实际从未解决任何一个关键问题。《红楼》最关键信息,作者是谁,独著还是合作本,曹雪芹是谁的儿子,他生平到底如何,啥时生啥时挂,脂砚斋到底是男是女是平辈是长辈,高鹗程伟元参与过改写吗,基本上所有重大争议都没有搞定,至今在那争吵不休,骂战不断。他们唯一的共识大概就是:一部《红楼梦》,字字句句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怎么解释都可以成立,反正“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最终就是“真理”没有客观性。《红楼》让他们越搞越玄。
:
: 如此一部《红楼梦》,没养活曹雪芹,但养活了万千红学家,就是这么滑稽。如果把“红学”当做一个项目或工程,可以说是投入资金人力无数,书出了几千部,论文写了上万篇,除了便宜了上万研究者,让他们顺利当上了教授研究员之外,就没有一点成效可言,花费完全都是打了水漂。既无聊,又无能,这也是我看不起“红学”的两大原因。说无聊,是完全没必要这么去读一部小说;说无能,是这些人压根无力客观、圆满给出任何一个答案,甚至连最基本的一套“研究\评价规范”都没有,始终建立不起来。“红学”别看人多势众,随便开个会都是“国际研讨”,可实际就一盘散沙,所有用心与是非也不过就是《儒林外史》里点题的“功名富贵”四字。比如刘心武自己真心相信他“草根红学”那一套么,我就要打个问号了。即便海外人人都夸的余潜山,据说是“当今论红最具水准的”,可他动辄抬出“范式”二字论红,那分明更是不着边际,幌子固然很大,内里不着调。周汝昌说胡适“钝觉”,欣赏不来文学,看《红》“缺乏认识赏会,一味标榜白话”,批得也对头。
:
#发自zSMTH@RMX3700
--
FROM 36.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