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了一下
这首诗的标题《近试上张水部》直接点明了写作背景和目的:
近试: 临近科举考试之时。
上: 呈上,献给。是一种谦辞。
张水部: 指张籍,他当时任水部郎中(工部下属官职,负责水利等相关事务)。张籍不仅是官员,更是当时享誉文坛的大诗人,是韩愈的大弟子,地位很高。
因此,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对应着现实中的情况:
诗歌中的意象 隐喻的现实情况
新娘子 诗人朱庆馀自己
夫婿 张籍(询问的对象)
舅姑(公婆)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拜见舅姑 参加科举考试
画眉、妆容 朱庆馀写的文章、诗词和学识
画眉深浅入时无? 我的文章风格和水平符合主考官的喜好和录取标准吗?
所以,朱庆馀的真正意思是:
“张大人,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就像那个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娘子,心里非常忐忑。我把我平生所学(妆容)都展现出来了,但不知道我的文章(画的眉)到底能不能入主考官(公婆)的眼?您位高权重,又深谙文坛风向,请您给我透个底,看看我这次有希望考中吗?”
3. 张籍的回应与结局
这段佳话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张籍的回应。张籍读后,大为赞赏朱庆馀的才华和巧思,立刻回了一首同样用比体写成的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首诗同样用比喻来回答:
越女: 指朱庆馀(因为朱是越州人,今浙江绍兴)。
自知明艳更沉吟: 你明明才华横溢(明艳),却还这么谦虚地来问我。
齐纨未足时人贵: 那些穿着华贵丝绸(比喻其他华而不实的考生)的人并不值得看重。
一曲菱歌敌万金: 你那一曲质朴而优美的采菱歌(比喻朱庆馀清新自然的诗文),价值万金,必定胜出!
张籍的回答非常明确且鼓舞人心: “放心吧!你的才华是真材实料,绝对没问题,肯定能金榜题名!”
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朱庆馀一举考中进士。而这段以诗问路、以诗作答的文坛美谈,也随着这两首绝句一起流传千古。
【 在 bacmc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唐代诗人朱庆馀要写这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呢?
: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
FROM 39.1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