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我的媳妇儿相互念书给对方。这已经坚持了7年。我们把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我们的书单分享给大家,并附上另外我们简短的读后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西线无战事》【德】雷马克(著)颜徽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4月
这是描写战争场景最经典的书:连日被炮轰的阵地、毒气弹的奇袭、战地医院中的截肢伤员、到处都是的尸体、永远都填不饱的肚子和战壕里硕大无朋的老鼠。这也是描写战争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最真切的书:掩护壕恐惧症发作时的疯狂、亲手结束一个生命时的纠结、看着发小死亡时的无能为力。战争是残酷的,它不分阵营的夺走参战双方任何一个普通的生命;战争也是没有意义的,它剥夺了个体的意志,让无仇无怨的普通人因国家间的政治冲突而刀兵相向。与前线士兵的不得不相对立的是后方对战争的狂热,正是这股汹涌的支持战争的狂潮让前线的士兵们孤单的可怕,也让死亡成了他们唯一的归宿。作者在书中写尽了他对战争的态度,于他而言,战争就是那些最聪明的头脑用言辞和武器让顺从又无知的无辜人互相杀戮,被迫为敌,好让自己的私欲更巧妙、更持久的延续下去。非常推荐。
2、《天堂》【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著)刘国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9月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故事发生在德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桑给巴尔,小男孩优素福被父亲抵给了债主—商人阿齐兹叔叔,而背井离乡。整个故事的安排非常精妙,就像是在剥洋葱,我们类比阿齐兹叔叔的店铺伙计哈利勒那的经历,得知优素福是如何被抵债的;又从商队的内地之旅中被阿齐兹转嫁风险而被迫破产的小杂货铺店主身上看到了优素福一家的缩影。看似像天堂的阿齐兹的家,实际却早已被玷污和败坏,无异于人间地狱。译者序里有翔实的故事解读,如果不想被剧透,可以把译序放在最后读。非常推荐。
3、《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美】兰迪·希尔茨(著)傅洁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1月
作者在这本书里用详实的新闻调查回答了一个问题—艾滋病在美国为什么会流行起来。防疫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命题。这本书把读者带回到了传染病爆发的起始阶段,即还没有确定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时候,人们对传染病是一种怎样的反应,有哪些奇葩的观点,医生、普通大众、同性恋群体、疾控中心、病理学家、商业机构、公共卫生从业者、和政客等各方势力如何角力,又是怎样发声的。在书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未知决定了对传染病的反应一定会有滞后性,这不要紧,关键在于意识到这种新型传染病之后如何快速采取防御措施。而这一决策却需要在美国复杂的社会情境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平衡各方利益,做出选择。非常推荐。
4、《约翰·克里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
这是一本让人相见恨晚的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跟着克里斯朵夫一起成长,快乐他的快乐,悲伤他的悲伤。我们会感叹原来克里斯朵夫也干过这样的傻事,原来他也有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时候,原来他也不是一直高洁无瑕。就像译者献辞中所写的那样: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非常推荐。
5、《悠悠岁月》【法】安妮o埃尔诺(著)吴岳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作者在此书中创造了“无人称自传”这样一种全新的体裁,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在促使读者跟着她一起回忆,以一代人共同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生活过来的。这本书不算特别好读,尤其是外国读者有一定的文化隔阂,书里有些双关和文化梗不太容易理解,但神奇的是,有些地方居然也能让我们叹一声“然也,然也”。一般推荐。
6、《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日】今野晴贵(著)王晓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8月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还说不得,受一点委屈就想着换一份工作……”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听见?日本政府曾一度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认为只要能够“改正”年轻人的意识,就能一劳永逸。作者在此书中教会我们如何鉴别吸血企业、如何与吸血企业斗智斗勇以及社会和政府层面应该如何应对吸血企业。虽然书中多数方法对当下中国的情况并不完全对症下药,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非常推荐。
7、《廷巴克图》【美】约书亚o哈默(著)吴娟娟(译)文汇出版社2020年1月
这可不是一本孤独星球的旅行指南,原书名可直译为《廷巴克图的牛逼图书管理员和他们拯救世界上最珍贵的手稿的行动》。廷巴克图曾是非洲的商业、学术和文化中心,当时的一句苏丹谚语说“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白银源自白人的国度,但神的教诲和智慧的珍宝却只能在廷巴克图找到。”成千上万的古籍手稿,内容涵盖了宗教、哲学、医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尽管廷巴克图不复往日荣光,但抄书和藏书的传统,以及宽容开放的态度却和这些手稿一起从14世纪一直流传下来,直到2012年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占领了这座古城。面对圣战分子会烧毁手稿的潜在威胁,以海达拉为首的一群手稿图书管理员开始了一场拯救手稿的特别行动。书中详细介绍了廷巴克图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古籍手稿的历史和特殊文化价值,以及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来龙去脉。从图书馆到安全的廷巴克图民居再到没有战火的马里首都巴马科,手稿管理员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惧生命威胁,保全了他们能够保全的所有手稿。他们期待着可以让手稿重新回到廷巴克图的那一天,远离战火纷争、潮湿霉变和虫蚁啃噬,让手稿中的智慧之光再次熠熠生辉。非常推荐。
8、《大地之上》【加拿大】罗欣顿o米斯特里(著)张亦琦(译)天地出版社,2021年6月
这本书的推荐语描述其为“一段比《活着》更为惨痛的民族血泪史,一幅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全景式画卷。”故事选取了三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印巴分治、1975年的印度紧急状态和1984年波卡罗大屠杀。复杂的政治局面、宗教冲突、种姓压迫给故事带来了更多的维度。人物既生动又有有代表性,不会给读者以孤例之感。也许是受到印度教教义的影响,作者在本书中着重强调“平衡”这一概念,就像原本的书名《微妙的平衡》一样—“要存活下去,秘诀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之间保持平衡,拥抱改变。”这也赋予了这个故事一点点的光,让读者并不会被故事中大大小小的悲惨整个的吞噬掉。非常推荐。
--
修改:littledough FROM 43.242.153.*
FROM 49.1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