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历史》卷六《魔影重临》研读笔记44 “第三波之前往布理”一节笔记之一
【凭什么加前言】 图文版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937057/小托考证,《魔戒》的第三波手稿大概从1938年11月左右开始撰写,这大概在长沙文夕大火前后。当年英国还派足球队去德国踢友谊赛,命令英国球员敬纳粹礼,使出外交的浑身解数来讨好德国,试图避免世界大战。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第三波又一次从头开写,写到抵达瑞文戴尔幽谷。这波和第二波之间看不到托老的思路,所以不大清楚为什么此时要重启一波。从第三波相对工整顺畅的笔墨来看,托老似乎是看到前两波手稿涂改得有些不成样子,所以想重新理顺一下。
这一理顺不说,首先就加出了一个新的开头叫前言,开篇就是著名的concerning hobbits,即关于霍比特人。这部分和发表版的前言部分相近,但是内容要简略得多,没有夏尔历法和烟草等许多内容。即便如此,手稿这版前言也对霍比特人的掌故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那么问题来了:托老凭什么要加这个前言?手稿还没说,小托也没讲,只能由我们自己揣测。
首先,从听故事看戏的角度讲,一般而言,正题之前的东西还是短些好,前言序章篇幅长,相当于走完三十道小凉碟才上硬菜,未免把读者的胃口吊得太过。托老这招有学术著作文风的嫌疑,学术书都喜欢搞各种前言绪论啥的。当然,只要读者情愿跳这个坑,那也无妨。从这个角度讲,托老手握《霍比特人》这本畅销书,再推出《魔戒》这部续作,在开头吊一吊读者的胃口,从当年的阅读习惯来讲,问题不大,可以有。
其次,从故事叙述的角度来讲,前言部分有一定功用,这主要是表现霍比特人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族群来说很弱小,偏安一隅乡巴佬,主要异能躲猫猫。鉴于托老从第二波转向第三波是在霍比特人走树林躲避外来的黑骑士这个档口,我猜托老是觉得有必要把霍比特这两点情况作为铺垫提前说一下,再说要交代与前作的关系,顺便夹带自己关于精灵宝钻的私货,再过一过虚构霍比特民族学、语言学的干瘾。
总之,从紧凑的故事叙述来说,托老这个前言加得不太有必要,完全可以通过对前文的适当调整来补足铺垫,相比之下,这个前言与献给前作主角比尔博的整章聚会叠加,在主线剧情之前增添了不少的稍显冗余的内容,所以不太应该。然而托老当时凭借其畅销小说家地位,已经有了适当松散写作的资本,相比全书最后的庞大规模来说,这点铺垫篇幅确实也很短,于是托老的任性也就被大家愉快地接受了。对于那些没有读过《霍比特人》就来读《魔戒》的读者来说,给这样一部在当时看来前所未有的奇幻巨作先来个入门介绍,也是很贴心的。
其实这一类相对松散的背景设定是作者构思故事的基本功,其中固然有很多内容对故事情节的走向意义不大,但作者只有在这样的构思之后才能真正把虚构世界放在心里,胸有成竹,然后才方便假想:如何从这么多可能性中筛选、缀合出让读者眼前一亮的独特安排。只不过多数小说家和剧作家恐怕不会把这些设定内容一股脑儿放到文本里,托老则通过前言和附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因为他乐在其中,也感觉有一部分和他类似的读者会关心这些设定,关心霍比特人分哪几种、从哪里来等问题。这也是虚拟世界创作和虚拟故事创作不同的地方——故事的舞台也和故事本身一样拥有被欣赏的潜力。
-*-*-*-*-*-*-*-*-*-*-*-*-*-*-*-*-*-*-*-*-*-*-*-*-*-*-*-*-*-*-*-*-*-*-*-*-*-
A Elbereth Gilthoniel Silivren penna miriel Menel aglar ellenath
Nachared palan-diriel O galadhreminn Ennorath Fanuilos le linnathon
Nef aear Si nef aearon -- Professor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 Galadhgalad Pengcir hervenn en Tinnumil Ramialoch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75.10.194.*]
FROM 175.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