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微电子产业存在创新链吗?
我是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两端之间。问的不是产业链之间。
--
FROM 218.249.201.*
从finfet到电路到芯片就是创新链。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叫创新链呀
--
FROM 123.123.96.*
说来话长,我就长话短说。集成电路产业,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是唯一按指数级轨迹发展的产业。刚开始,谁都没发现这一点,因为大家都埋头搞技术嘛,对都没抬头去看整体的发展形势。后来大家都知道,有个叫摩尔的抬头看了一下,从65年到75年的集成电路发展看出一个似乎是形式上的规律,被其他人给总结成了摩尔定律。但是全世界的人,除了美国的一小撮,基本都没再进一步核计这个事儿。其实摩尔定律的实质,是揭示了硅CMOS数字集成电路按指数级增长是种产业内生规律。再进一步呢,指数级增长不可持续,是阶段性的发展。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找到让器件密度继续按指数级增长的方案。只有这样,集成电路这个产业才能继续生存。比如finfet方案。光有器件解决方案还不行,还需要在各个方面,比如互联、eda、电路、可靠性、代工厂的可生产性等等方面加以解决,以便为finfet工艺进入生产阶段铺路。这就是ITRS各重点中心组的任务了。换句话说,ITRS就是对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链的时间规划与进程检测。有了总体发展策略、有了ITRS在系统工程方面的创新,还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有了finfet方案,把这种新器件应用到电路、系统当中去,还是需要很多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没有办法用常规的立项办法去组织,因为谁都不知道哪种解决方案可行,只知道总的发展方向。你不能把产业发展的宝押到某个人的身上,一旦他没搞出来产业就停摆,这谁也受不了。所以,这需要一种包括上述发展战略、路线规划与监督在内的特殊的机制,这种机制最重要的内容,是要用独特的创新模式将思想变成现实。这种机制从基本的解决方案,到产业大规模生产之间,大概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过程就是数字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链。这条链,全球只有美国有。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详细说说,还是不懂这为啥是创新链,有啥特别的?
: :
--
FROM 123.123.96.*
基础研究也是有讲究的。美国的几个领军人物确实是面向问题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了。
【 在 renzhq 的大作中提到: 】
: 器件级的研发基本都是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
--
FROM 123.123.96.*
我们的问题,主要就是想问题太不细致,总以为基础研究就是基础研究,创新就是创新。殊不知,集成电路产业极其特殊,而且近30年来,这种特殊性进一步突显,要求采取特殊的创新方式。
美国是集成电路的诞生地,少数产业精英站在发展的最前沿,面对迫切的矛盾,最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主线,牢牢盯紧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相反,绝大多数人眼睛里只有企业。
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其实来自于产业共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过程,就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链。
不认识到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和解决这个特殊性需要极其特殊的创新机制,就永远不能实现中国集成电路的自主可控。
【 在 renzhq 的大作中提到: 】
: 器件级的研发基本都是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
--
FROM 123.123.96.*
不就是特殊机制没具体说吗,哈哈。俺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再说下去,即使俺愿意,也有一万个人不同意,国之重器啊。如果你是业内人士,稍微思辨一下,会体悟到的。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似深刻,但有不知所云。你是“专家”?
来自 RVL-AL09
--
FROM 123.123.96.*
呵呵,不是发牢骚啊,本意是想用砖换玉,进一步完善,但发现都没有概念,只好先科普了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是来发牢骚了。换个马甲,指名道姓的说,怕什么呢。只要说的对,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 牢骚太盛防肠断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
哈哈哈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不是砖,是坯。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