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本版还要火很久,最近各种国产化替代
方向多的是,能容得下这么多IC企业。而且IC企业换相近的方向也不是啥难事。我第一个老板的小IC公司,十来个人,从玩具芯片大路货到汽车芯片到军品都做过,活了十多年了。
方向实在不够,还可以继续从国外薅,直到薅光为止。
每个方向还有细分市场,容量也非常大,两三家不够用。
【 在 lichtenl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ic行业从业者都明白
: 一个方向只需要2、3家公司
: 现在是一个方向有十几家公司
: ...................
--
FROM 222.129.2.*
经历过某大国企大规模信息化改造招标,刚开始关键芯片只有几个国外厂商能供货,不招标,宁愿等着。
后来有两三家国内厂商能供货了,还不满意,继续等。
一直等了3、4年,有了5家以上国内供货商才开始大规模招标。
似乎有点体会到了大国企的社会责任。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竞争压价。
个人觉得还是前者。
【 在 QZni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企能国产的都采购国产的,大家踏实干吧。
--
FROM 222.129.2.*
各有各的道儿,耗得起。而且事实证明没有白耗。几个初创有上市的。
【 在 lx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过来对于芯片公司来讲,谁当先驱谁就赔死了。所以国内的IC公司基本都不理国企的需求,谁跟着他们做项目,谁就被拖死。他们有的是时间去等,等三年五年都无所谓。他们拖着不采购,IC公司怎么耗得起?
--
FROM 222.129.2.*
是不急用。其实现有体系挺好的,用不着花大钱改造。
所以这个项目怎么看都像大国企故意为了培养国内IC企业而干的。
【 在 Vibra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是不急用
: 真需要,有半家能做就出资试错了
: 不能理解有2~3家国内能供货还不满意,怎么就是社会责任了
: ...................
--
FROM 222.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