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小白问题,现在IP都这么成熟,跟搭积木似的,RTL编码做什么
USB4.0、M1这种大ip,开发的话光用verilog这种rtl语言就行了么?中间会不会有些结点工艺无法用hdl表述
【 在 yuhangt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自己写RTL很难,国内的创业公司都不敢去做这个方向,其实USB4.0,最新的WIFI,苹果M1芯片等都是值得去做的IP,但是国内的创业公司都不愿意去做,而是重复的买IP,然后排队流片
--
FROM 221.221.28.*
那这么说数字的ic的性能和一部分稳定性,完全是靠编程经验来支撑的?
除去行业规模问题不谈,那这行业应该越老越吃香啊
【 在 yuhangt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分数字和模拟部分啦,应该除了usb的phy,其余的都可以verilog写出来
--
FROM 221.221.28.*
和后端交流是不是只是一方面,别的比如工程复杂度控制,项目管理等是不是也比较重要,要不国内估计到处都是m1芯片了吧
【 在 lichtenl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后端交流的经验
: 单写代码都会
: 年轻的效率低点
: ...................
--
FROM 221.221.28.*
嚓,那性能能好了么...优化是要从不同的级别一起做的,架构不写verilog,少一个层面的优化啊
【 在 lichtenl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程复杂度是架构了
: 架构是天天翻协议的
: 未必写verilog很熟练
: ...................
--
FROM 221.221.28.*
因为我看你提到“未必写verilog很熟练 ”,那不熟练的架构之前是做啥的?
另外咱们和苹果m1主要差在哪里?
【 在 lichtenl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架构不写不代表不懂
: 现在写verilog的大都是“实现”
: 架构是设计
: ...................
--
FROM 221.221.28.*
我知道有些人是这个想法:你得先从小东西开始证明你自己,大东西要以战养战
【 在 yuhangt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有集中资金,做需要结果的有难度的大项目,才能提高国内的芯片水平;
: 分撒投给小公司,而又不追求结果,必然会让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倒退
--
FROM 221.221.28.*
啊?!硬件方面还能这么玩?
软件方面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架构师培养成本太高了,都是一线工程师中,比较有悟性的,很多人中培养很多年才出来一个。
直接软工和各种模式搞出来的架构师会坑死项目
【 在 lichtenl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翻协议
: 看文档啊
: 有专职架构师
: ...................
--
FROM 22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