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建议由西工大、西交、西电、哈工大联合攻关商用光刻机
看那个图,就是光子定向运动动量给航天器带来的冲量,从原理的角度来看已经是完全成熟的。至于技术、工程层面,也许可以讨论。
科学这个词有时候成了框,把原理发现、技术路径、工程可行性混为一谈,虽然后二者也不可避免地由科学问题,但并不存在发现层面的问题,更多是在复杂条件下的方向选择,取舍与优化,需要更宽厚背景的考虑,也确实不容易。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上还没解释清楚吧。
: 科学探索是要允许试错的
--
FROM 114.253.36.*
你这是典型的网络口水话。
大学的下拨经费(<50亿,各校不一)是用来培养本科生的,现在本科生的出国率已经很低,清北有出国的(<20%),不能说是给美国培养人才。这里提到的西电西交等,哪个不存在出国的问题?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女生,西电的,毕业了就跑美国去了,不回来了。
至于下拨经费之外的经费,这是大头,有100~200亿,除了上年没用完的结转、各种捐赠之外,剩下的是竞争性经费(就是自然基金、科技部、科工局……),这种经费和本科生没啥关系,承担的主体是教师和研究生,是面向纵向和横向课题、解决科研或应用需求的研究,研究生毕业大部分都留在国内工作。
所以,你的这种网络常谈,可以暂停了。
【 在 Alafaint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每年花最大最多的钱,都给漂亮国培训人才吗?
--
FROM 114.253.36.*
原则上,大学的评价机制和做出可靠的东西,是矛盾的。
从我们专业来说,电子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电子学做得再好,也难以被称为有创新。没有电子学不行,可是谁来做呢?
大学不能不追去创新,但是过分追求创新,也是有问题的——有可能让人失去对已有知识进行溯源、巩固和透彻交联掌握的热情,因为那虽然是自己不熟稔的,却是前人已经熟知的,做这个故纸堆学习的事情于己何加?评价体系只会认为这没有为comuunity增加新的知识。所以看到同事们整天惶惶乎创新,追求“重磅”“突破”,实则都是在做细麻杆般的研究,看上去很高很高,却过分纤细而易摧折。这类研究,对于研究者自己挣名是足够的,对于整个群体来说,难以评价,毋宁说是有害的。
回到大学,做育人也是根本,整个育人不仅仅是面向学生的教课,也包括做项目的研究过程,虽然不一定会有面向应用的产出,但是舍此,社会的哪个环节又能让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呢?在企业我认为是做不到的。所以,企业和大学,本是可以合作向好的,互相配合吧。
【 在 titauru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意是商用,要解决工程应用以及成本、供应链问题。
--
修改:highwind FROM 114.253.36.*
FROM 114.253.36.*
是的, 为了创新而创新,并不合理。
您所说的,大学的首要目的是教育与传承,这是对的,也是大学能做好的。
【 在 yous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章要求新,怪,是出版集团的最需要的,因为以前卖杂志,没奇怪的东西谁看。就像b站视频,没噱头哪里有流量。所以今天的科技文化,是被出版集团扭曲了,包括引用率什么的,理解成点击率播放量就好了。
: --来自微微水木3.5.12
--
FROM 114.253.36.*
这类人的普遍存在,使得合作变得很困难,顺手牵羊、剽窃成性的人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做事情。
【 在 fatwall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天朝高校科研院所的真实写照
: 科技能搞好才怪了
--
FROM 114.253.36.*
这是听谁说的,也太不靠谱了
【 在 bluegl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北本科出国80%以上,或早或晚都会走
--
FROM 114.253.36.*
我并不信他,但是这么离谱的数据,被如此言之凿凿地说出来,也真是令人感觉匪夷所思了。
T大学生进入体制内的确实不少,颇有点令人无语。
【 在 JerryL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扯淡呢,你也信?
: T大毕业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进了体制内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FROM 114.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