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试错的思路,不是开辟新发展路径的正确思路,因为你没有充分试错的前提——时间。
类脑一定是个真命天子。生物亿万年的演进已经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底层基本器件不能一致,无碍在顶层建立稳定的计算系统。是不是这样,稍微结合自己肩膀上面的“湿件”思辨一下,就能知道。
人类仿生,是为了解决人类自己的问题,不是要去彻底实现生物的飞行方式。正如飞机的发展。发展类脑计算,是为了解决传统冯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分离,总线带宽极为有限,这种先天痼疾,不是为了再现人脑大脑。
从外在形式模仿,到受内部机理启发,仿生正在不断深化,这必定是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次深化,都将为类脑计算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简单因果论,只有彻底了解人脑工作机理,才能实现类脑计算,那是机械唯物论的思路。
【 在 haidaqi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物理实现约束下,从理念到验证到工艺到试产到量产,会枪毙掉至少90%的创新技术,类脑又不是什么真命天子一定保过。如果还要拉上用模拟器件来计算,这条路线的缺陷太严重了。
: 实际上,就像造飞机得基于物理学设计而不是基于生物学模仿鸟类一样,各种宏观层面仿生的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比从机械电子路径去做还要低,毕竟生物本身的基理都没搞明白呢。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