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搜了下
《黑洞质量与原子氢气体含量呈负相关》:2024年,南京大学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近邻星系中黑洞质量与原子氢气体含量呈负相关。该研究填补了黑洞质量-恒星形成关系中的缺失环节,表明黑洞通过限制冷气体含量调控星系演化,支持“饿死”模型,即黑洞通过长期调节星系内部及其周围的冷气体冷却效率,抑制恒星形成。
《黑洞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2023年,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首次观测到了“黑洞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这一发现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打开了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
《黑洞X射线双星的观测揭示了磁囚禁吸积盘的形成过程》:2023年,武汉大学天文系游贝领导的国际团队在《科学》以长文形式发表研究成果。通过对黑洞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爆发时的多波段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观测到喷流的射电辐射和吸积流外区的光学辐射分别滞后于吸积流内区高温气体的硬X射线约8天和17天,揭示了吸积流中的磁场输运过程,及黑洞附近热吸积流中形成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成为磁囚禁盘存在的最直接观测证据。
【 在 diamondd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 1965 年,彭罗斯发表了以《引力坍塌和时空奇点》为代表的一系列论文,他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论证了黑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他证明了在巨大质量天体塌缩成黑洞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点,所有的塌缩物质在这个点之后不再存在路径,即几何上的 “奇点”,在这个点上,所有的物理学定律不再适用。
:
: ...................
--
FROM 120.2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