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名教”
《百度文库》: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胡说。水火不融),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祖述老庄”,以道家为主调和儒道。何晏、王弼主张"贵无论",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又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说。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
※大多数学者都这么说。“名教中自有乐地”其实还是以“名教”为主,玄谈的流行是当时时毛而已,并未代表正能量主旋律。嵇康就因反“名教”自由化而丧命。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