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古人原来唱歌跳舞的
一直以为古代汉人不可能象英法人民那样唱歌跳舞,以一本正经为有德。其实不然,古人与现在人不同,因为离原始社会近,反而唱歌跳舞。比如《论语》:
『7.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17.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士大夫至少在唐时还在唱歌跳舞,有李白《月下独酌》诗为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当时民间还在流兴大家围成一圈的“踏歌”。李白《赠汪伦》诗中有: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踏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民族特色舞,一群人手携手围成大圆圈,这情形还可以在最早出土的陶器上看到。中国自从南宋程朱理学盛行,君子变得不苟言笑,国民过份地“中规中矩”。明清时对妇女不放心,开始让她们裹足出不了远门。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
子于是日哭是啥意思?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以为古代汉人不可能象英法人民那样唱歌跳舞,以一本正经为有德。其实不然,古人与现在人不同,因为离原始社会近,反而唱歌跳舞。比如《论语》:
: 『7.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 ...................
--
FROM 111.32.61.*
于这一天哭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子于是日哭是啥意思?
:
--
FROM 117.143.137.*
那个“则”的意思?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于这一天哭
--
FROM 111.32.61.*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这一日就不唱歌了,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表哀悼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则”的意思?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
那我搞错了
我还以为是说,子住在有丧事的邻居旁边,结果去吃席面没吃饱,于是日哭了,所以不能唱歌。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
FROM 111.32.61.*
这不可能的,孔子广招学生,是有钱人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搞错了
: 我还以为是说,子住在有丧事的邻居旁边,结果去吃席面没吃饱,于是日哭了,所以不能唱歌。
:
--
FROM 117.143.137.*
那孔子困于陈蔡是怎么回事?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可能的,孔子广招学生,是有钱人
--
FROM 111.32.61.*
搞错了人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孔子困于陈蔡是怎么回事?
:
--
FROM 117.143.137.*
诗经就是歌词,只是曲谱失传了。
诗经的诗往往都是同样的结构来三遍,明显就是歌词的特征。现在的歌,大多也是同样的旋律来两到三遍,每一遍的歌词略有不同。
中国古代没发明出记录旋律的谱法,音乐都失传了,很可惜。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以为古代汉人不可能象英法人民那样唱歌跳舞,以一本正经为有德。其实不然,古人与现在人不同,因为离原始社会近,反而唱歌跳舞。比如《论语》:
: 『7.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
: ..................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