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蝗虫炒蛋”
“乐游原上望昭陵”。这昭陵据说是唐太宗的墓地,在今陕西醴泉九嵕山,不知现在这太宗墓还在否,唐太宗是我唯一愿去叩头的皇帝。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北方有一道菜叫飞虾,就是蝗虫做的。
: 现在有专门农户养蝗虫来供应。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4.*
FROM 117.143.138.*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MMJoke/1634815752/536/middle)
蠢在的特点就是知识面欠广。
吃蝗虫不是什么新鲜事,中东南亚都有吃蝗虫的传统,草蜢和蝗虫甚至是犹太教典规定的合规食物。
在蝗灾的时候发动群众捕捉蝗虫做食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情,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机物已经被蝗虫消耗过一次了,人类从蝗虫中能获得的热量显然远小于直接从谷物中的获得。
至于控制蝗灾的产生,靠吃更是毫无用处,因为条件合适下,蝗虫繁殖速度极快,人又不长翅膀,能捉到的比例有限。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居易《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开什么玩笑!!!长史竟让老百姓徒手去捕蝗虫!但是真的,而且竟然连太宗皇帝亲口品尝。据《贞观实录》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曾亲自吞下蝗虫欲以感动上苍,太宗身先臣民,乃仁皇也。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宣传食蝗虫可活百岁并美貌的优点,让有钱人争相比阔抢着吃,既然最丑陋可怕的穿山甲也可吃,“蝗虫炒蛋”应没问题,蝗灾自然自动消失。
--
FROM 192.19.222.*
可趁机大抓捕,做成干货,这是天赐的发财的良机。
关键是要宣传它能降血压,去血脂,延年益寿。。。的好处。做成“人蝗”或“高级兹补蜂蝗浆”。。。镀金包装。从前流行过“蜂皇浆”,不得了的销量!
【 在 all4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蠢在的特点就是知识面欠广。
: 吃蝗虫不是什么新鲜事,中东南亚都有吃蝗虫的传统,草蜢和蝗虫甚至是犹太教典规定的合规食物。
: 在蝗灾的时候发动群众捕捉蝗虫做食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情,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机物已经被蝗虫消耗过一次了,人类从蝗虫中能获得的热量显然远小于直接从谷物中的获得。
: ...................
--
FROM 117.143.138.*
中国有一种牧鸡,专吃蝗虫。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居易《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开什么玩笑!!!长史竟让老百姓徒手去捕蝗虫!但是真的,而且竟然连太宗皇帝亲口品尝。据《贞观实录》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曾亲自吞下蝗虫欲以感动上苍,太宗身先臣民,乃仁皇也。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宣传食蝗虫可活百岁并美貌的优点,让有钱人争相比阔抢着吃,既然最丑陋可怕的穿山甲也可吃,“蝗虫炒蛋”应没问题,蝗灾自然自动消失。
--
FROM 1.203.111.*
在农村玩过的小孩,都吃过吧
你这个五谷不分的城里人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勇士!
--
FROM 58.213.87.*
蝗虫繁殖能力这么强,想必性能力强,想必壮阳,还等什么,开吃啊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居易《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开什么玩笑!!!长史竟让老百姓徒手去捕蝗虫!但是真的,而且竟然连太宗皇帝亲口品尝。据《贞观实录》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曾亲自吞下蝗虫欲以感动上苍,太宗身先臣民,乃仁皇也。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宣传食蝗虫可活百岁并美貌的优点,让有钱人争相比阔抢着吃,既然最丑陋可怕的穿山甲也可吃,“蝗虫炒蛋”应没问题,蝗灾自然自动消失。
--
FROM 111.8.46.170
吃蝗虫不能解决问题,主要是时空因素。蝗虫到一个地方,全部东西吃光,然后飞到下一个地方。就算人力能打死一些蝗虫吃几天,之后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了,而且还面临下一个收获季的绝收;就算有封存特别好的存粮,用于度过荒年杰留一些种粮,绝对不够。
打蝗虫吃,从减少蝗虫和增加食物两个方面,能有一点积极因素;但不解决问题。
--
修改:zea FROM 222.65.219.*
FROM 222.65.219.*
纸上谈兵啊
蝗灾之所以为灾,一是数量太大,遮天蔽日,一地的人力所建立的防线根本无法阻拦和扑灭。 二是速度太快,几个小时时间,庄稼就吃坏了,几天时间,就穿州过省。三是虫子并不能成为粮食的替代品,即使你有技术把这些蝗虫全抓住,你也缺乏储存和加工的能力。蝗虫,短时间大量繁殖,大量死亡,怎么可能取代粮食?
【 在 chunzai (春*斋)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居易《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开什么玩笑!!!长史竟让老百姓徒手去捕蝗虫!但是真的,而且竟然连太宗皇帝亲口品尝。据《贞观实录》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曾亲自吞下蝗虫欲以感动上苍,太宗身先臣民,乃仁皇也。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宣传食蝗虫可活百岁并美貌的优点,让有钱人争相比阔抢着吃,既然最丑陋可怕的穿山甲也可吃,“蝗虫炒蛋”应没问题,蝗灾自然自动消失。
:
: --
:
--
FROM 123.113.230.*
蝗虫形成蝗灾后会变的有毒,它的天敌都不吃它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居易《捕蝗》诗:“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开什么玩笑!!!长史竟让老百姓徒手去捕蝗虫!但是真的,而且竟然连太宗皇帝亲口品尝。据《贞观实录》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曾亲自吞下蝗虫欲以感动上苍,太宗身先臣民,乃仁皇也。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宣传食蝗虫可活百岁并美貌的优点,让有钱人争相比阔抢着吃,既然最丑陋可怕的穿山甲也可吃,“蝗虫炒蛋”应没问题,蝗灾自然自动消失。
--
FROM 124.207.9.*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那时候没有足够且合适高效的捕蝗工具。
打个比方说,如果闹蝗灾的时代,百姓可以人手一只长杆尼龙捕虫网兜,一个轻便随身塑料桶或者轻便随身尼龙袋,那些蝗灾肯定闹不到史书描写的那么严重。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蝗虫只能采取扑杀形式,而且扑杀的工具基本就是竹帚,那能扑下来多少?
【 在 all4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蠢在的特点就是知识面欠广。
: 吃蝗虫不是什么新鲜事,中东南亚都有吃蝗虫的传统,草蜢和蝗虫甚至是犹太教典规定的合规食物。
: 在蝗灾的时候发动群众捕捉蝗虫做食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灾情,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机物已经被蝗虫消耗过一次了,人类从蝗虫中能获得的热量显然远小于直接从谷物中的获得。
: ...................
--
FROM 11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