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点,
第一,杨伟谈20不是打马虎眼,最初称为丝带机,就是对标的F22,美国当时的划分是丝带,但是俄罗斯的划分方法是武袋。而后来美国修改了自己的规则,与俄罗斯的划分取得了一致,所以美国后来把F22等称为武袋机,而此时当初的20丝带机的说法已经广泛传开,这就没有必要做专门的纠正了。不存在什么缺一代没面子等说法。
第二,已故总师宋文骢专门谈过脱体涡对升力的贡献问题。而那个涡并不只是鸭翼才有,最早包括F16,F18的翼身融合边条,都是有拉涡效果的。甚至更早米格31和F15两边的发动机进气口边缘,都是可以拉涡的。只不过那时候研究的不那么多,也不那么成熟。
附加一点点,
20等丝带机(或者说武袋机)的拉涡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可能会打在后边的双垂尾上,这个对机身产生破坏力,所以后来不断修正,让机背拉涡避开垂直尾翼。
【 在 william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敏感词
: 发自「今日水木 on Dol Guldor Express」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