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似乎在那个板面,看了当年捷线问题的解法,真的是各显神通。当然,大部分我是看不懂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牛大顿的解法,似乎是几何构造+物理类比(不知是不是对)。
有个牛人的解法,更类似与泛函分析。
感觉数学跳跃性思维太多,智商不在线的,只能考训练刷题这类积累解题套路来勉强提高自己,但是与创新基本无关。智商超群的,思路清晰,那些辛苦的刷题都没必要。
智商这东西,实在是勉强不来。但是千里马,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培养,并在合适环境下从事合适的事业才有机会做出超群的贡献。
【 在 maplab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一道数学证明题,七证八证,或者各种变换来变换去,又构造又辅助的,终于证明或求解出来了。有的耗尽各种大师的毕生也没解决。大家想过没有核心原因是什么?
: 我先抛个砖:我做高中习题和大学习题的时候,当时想过这个原因。核心原因就是可被人类认知和理解的路径太缺乏。而且极其可能所有貌似很难的问题,其实pathway有很多,只是人类目前可理解和认知的就那一两种,所以就得七绕八绕。近年来新词:降维打击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大师或者陶喆轩这种天才应该认知图景和一般人不太一样,类似一句话见山不是山,普通人还处在见山就是山的阶段。
--
FROM 124.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