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annals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胡说啊...从哪看到的算数基于群论
: 另外一个群只有一个单位元,大家都是单位元那就是大家都相等,这样的群过于平凡以至于没啥可讨论的了
:
好吧, 用词不够准确,
我想表达的意思, 就是群论有广泛的现实基础,
是在很基础的数学,物理结构,不断抽象, 概况形成的一门学科。
算数,代数,抽象代数,群论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伽罗瓦1811年10月26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市镇上,他小时候和高斯正好相反,根本没有人认为他是"神童"。他的教师曾说伽罗瓦"没有智慧,不然就是把智慧藏得太深了,我没法去发现。"有的教师干脆说:"伽罗瓦什么也不懂。"其实伽罗瓦在中学时代就对数学表现了非凡的天赋。他从16岁起就致力于五次方程各五次以上方程的根式解法的研究。教科书满足不了人求知的欲望,他就直接深入学习和了解数学专著。前辈数学家勒让德的《几何原理》,拉格朗日的《论方程的代数解法》、《解析函数论》,欧拉和高斯等数学大师的著作使他乐而忘返。尤其是对同辈挪威数学家阿贝尔成果的研究,更直接影响了伽罗瓦群论思想的产生。阿贝尔是一位富于创造才能的数学家,当他还是中学生时就开始着手探讨高次方程的可解性问题。但命运不济,他写的关于椭圆函数的论文被巴黎科学院打入了冷宫,阿贝尔并没有放弃,终于又在不久以后发表论文证明了一般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它们的根式解法是不存在的,只有某些特殊的五次以上的方程,可以用根式解法。阿贝尔的成果轰动了世界,使延续了3个世纪的五次方程难题解决了。但由于过于劳累,年仅278岁的阿贝尔就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了。同时,也留下了问题给世人,究竟哪些方程可用根式解,哪些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就是伽罗瓦。
伽罗瓦17岁开始研究方程可解性问题,提出群的用于处理可解性问题,获得了重大成果。但他性格倔强,比阿贝尔更加生不逢时,3次把研究论文交法国科学院审查,都未能得到及时的肯定。不仅如此,由于伽罗致词热烈支持和参与法国"七月革命",人在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第一年就被开除学籍;之后又两次被抓进监狱,获释后的一个月,1832年5月31日,在和反动军官的决斗中,伽罗瓦被击中要害,第二天--1832年5月31日早晨,一颗数学新星殒落了。死时还不满21岁,决斗前夕,伽罗瓦把他的研究工作写成信件,托朋友转交《百科评论》杂志。
然而不幸的是,伽罗瓦的群论思想由于超越时代太远而未及时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以致埋没了10年多,幸好手稿保存下来。1843年9月,法国数学家刘维尔重新整理了伽罗瓦的数学手稿,向法国科学院作了报告,并于1846年,在他自己办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它,这才引起了数学界的注意。
数学家们在伽罗瓦群论思想的基础上,开始追踪、研究和发展,逐渐开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抽象代数学。它包括群论、环论域论、布尔代数等。
--
FROM 115.17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