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不足,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总要有个分配的方法。很多行业都市场化了,于是价格就成了分配的方法,比如各种商品,有钱的就可以买质量好设计好的,没钱的就可以买地摊货,这种方法用金钱来衡量大家的需求程度,但问题就是对穷人“不公平”。不用价格分配,也有其他机制,比如说北京小车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一大部分人没有资格拥有小汽车,来保障另一部分人能更顺畅的驾驶小汽车,这种方法能不能获得资源全看运气,难以将资源按真正的需要程度分配。再比如说排队,之前购买火车票,谁去的早谁排在前面,这种方法可以让大家发挥一些主观能动性,谁更需求这个资源,谁就更愿意去多付出时间成本和忍受排队时的种种不适,可以让资源分配到最需要它的人手里,但缺点是大家要因此付出很多额外的成本。
目前医疗其实采用的是排队为主的方法,特需、高端私立等用金钱来调节但是占比非常小。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对穷人非常友好的一种方法了。你需要医疗,排队就行,不论收入都可以去看到全国顶尖的大夫。很多国外的国家也是私立+公立的模式,只不过私立的比例比中国大很多,好大夫都在私立,穷人看不起,公立医院也一样是采用排队的方式,并且要排很久,还不如国内。
大家主要抱怨的看病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医生态度不好其实是一回事,都是用排队来分配资源不可避免要带来的问题。每个病人看病时间延长就意味着排队时间的延长,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排不到这个资源。就像国外一样,在公立医院排队几个月也得不到治疗。这种模式其实医生是欢迎的,工作量减少了,受损的是广大患者群体。现在是国家拼命压榨医生劳动力换来的让更多人能看上病。医生态度问题其实也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态度不好可以提升效率,也可以劝退一些没那么需要医疗资源的人和没那么紧迫的医疗需求,浪费时间、体验不良好等额外的成本,这个本身就是“排队”进行资源分配体系中的一部分,医院、医生都是其中的工具。如果医生态度如春风一般,就医好像去会所娱乐一样轻松愉快(比如国外某些高端私立),排队的时候有舒适的大厅可以看电影……大家就会稍有不适全都涌到大医院(现在的医院硬件、医生态度都是这个样子,如果再变好会更加剧),排队区分需求强烈程度的机制就会逐渐失效。如果医生态度特好,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门诊就不是几分钟能看完的了,聊个半个小时谁也不嫌多,更何况现有的床位、检查治疗供给能力也都没法让医生做到有求必应。大家想想,为什么公立医院跳到私立医院的大夫,一下子就和蔼可亲了呢?这不是人的问题,是机制的问题。
要解决看病排队时间长、医生态度差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要求医生提高素质就能做到的。提高医疗价格发展高端私立可以给一部分人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大家拦不住,现在也是朝这个方向走。改善单人就医体验但增加“排队”时间和分配不到资源的人数可解,但大家愿意吗?其实这两个解决办法就是现在很多国家的医疗现状,但是大家真的希望发展到这个样子吗?增加医疗资源投入是最好的了,问题是,这是个无底洞,发达国家都承担不起,谁来投入呢?
--
FROM 124.6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