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因为急诊室里鲜少出现“拔鱼刺”这样的特殊病例,不少留学生的整个救治过程都要被至少4个以上的医生全程围观。甚至鱼刺拔下来的那一刻,还有人在旁拍手欢呼。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手术。
有一定本土生活经验的留学生尚且如此,短途游客更是容易栽在“拔鱼刺”这道坎上。
为了省钱少受罪,不少在海外的留学生宁可求助“十字除鱼刺”玄学大法,也不愿意去看急诊。可拖来拖去也没能靠玄学自愈,最终还是得按流程走一遍。
看完了这些海外留学被鱼刺支配的恐怖经历,大家关心的问题来了:一些医学技术发达的欧洲国家,为什么都被一根小小的鱼刺难为住了?
中国医生擅长取鱼刺,倒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神秘的东方力量。单纯只是因为吃鱼的外国人实在太少了。
相较于中国人喜欢把刺多的淡水鱼当做日常菜来吃,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居民,日常多以刺少肉多的深海鱼为食。
日常采购的鱼肉也都是经过去骨深加工的半成品。他们食用带刺鱼的几率也非常少,被鱼刺卡喉的几率更少之又少。导致海外的急诊医生在遇到“拔鱼刺”这项急诊时都会谨慎对待,免得因为不熟悉造成误诊。
和海外医生确诊鱼刺位置全靠CT和X光等辅助手段不同,中国医生本身从小就吃鱼,而且临床遇到的病人各种情况都有,接诊经验甚至丰富到对深海鱼和淡水鱼的鱼刺分布都了然于心。有了这份生活中积攒的“大数据”打底,想“拔鱼刺”误诊都难。
《华尔街日报》就曾经因为中国医生“空手取刺”的绝技,做出过特别报道。
国人吃淡水鱼比外国人多这一点,可不是信口雌黄。
2023年除夕夜当天,国内互联网搜索引擎“拔鱼刺”直线飙升超过“下厨房”菜谱。
光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室,除夕夜当晚就接诊了24名鱼刺卡喉的患者。
在整个春节期间,连续拔鱼刺几小时的情况也是常态化出现。
在晚上6点半至9点半之间的高峰期,急诊室往往还需要从别的科室借调人员救场。有拔鱼刺急诊需求的病人,甚至需要排队拿号。
各地医院特设的“夜间鱼刺门诊”,更是异常火爆,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虽然“卡鱼刺”要挂急诊这种事说起来轻松,听上去搞笑,但还是要奉劝各位真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要及时就诊。因为鱼刺卡喉后强行吞咽食物,很容易刺破食道壁进而刺破主动脉,造成创伤性大出血。
遇到假期聚餐卡鱼刺的情况,不用担心问诊麻烦,白天就挂“耳鼻喉科”,晚上就挂急诊,吞咽感到疼痛难忍又灼烧感也可以求助于“消化内科”。
最后希望大家放假期间也不要掉以轻心,毕竟“吃鱼一时爽,拔刺喉咙痒”。遇到“卡鱼刺”这种事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采用偏方治大病反而加重病情。
--
FROM 114.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