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Aleck (风),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为什么现在不输液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28 10:23:56 2025), 站内
各位发现了没有,现在去医院门诊看病,基本上不会给你输液了。那要放在以前,哪怕只是个小毛病,只要你进了医院,没有大半天是出不来的。因为只要你进去,二话不说先输它几瓶液再说。
2009年的一份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这一年输液总量高达104亿瓶,平均每人8瓶。为什么一点小病就要输液呢?那时候医生就会告诉你,输液好得快。甚至还流行一种说法,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可现在为什么又不给咱输液了呢?医生告诉你,输液导致抗生素滥用,对身体不好,你这病吃点药就可以了。
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许你不愿承认这一点,一开始医改部门的制度设计者也不愿意承认。于是想通过思想教育来遏制当时的输液狂潮。为了防止抗菌药为了输液而滥用,当时还设计了一句很著名的口号,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但不管怎么宣传教育都没用。
直到201几年一条新规切断了输液的经济利益才扭转了这一局面。怎么切断的,从2017年开始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什么是药品加成,就是医院不准在药品上有利润,进价100,卖你100.你可能觉得奇怪所有药品都取消加成了,唯独输液变少了?因为输液的费用很高,随便输个一两瓶下来就得1,2百块钱,所以在药品有利润的情况下,医院就会使劲给你输液。当药品没用利润的时候,医院就不愿给你输液了。因为输液很麻烦,要提供场所,护士还要花时间给你扎针、换药、观察等。所以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最省事的情况下就是直接开你几盒药,取了药回家了事。不过这个方案也还是在靠强制的行政命令运行。
负作用也很明显,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就发现,一家县级市的医院的财务报表上,自从药品零加成后,这家医院的住院手术的次数就增长了23.5%,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医院啊,药品赚不了钱,那就只能多做手术来创收。不然人家怎么生存呢?
--
FROM 101.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