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回忆人生中的七段求学时光
距离清华校庆111周年还有十天,应该是人生最后一次毕业的一个晚上,我端坐在清华的一个小教室里,回忆并记录人生中七段开学和毕业的时光。
对于九代贫农的我来说,第一段自然是小学而不是幼儿园。我背着一个绿色的小帆布书本,牵着妈妈的手,拿着我的小板凳,走在绿油油的田埂上。跨过一座桥,走了三四里地,我被妈妈送到了一个村里的祠堂改造的小学,拿着我的小板凳,挨着同学坐下,蹭同学的长条高凳当书桌,懵懵懂懂的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段求学时光。印象很深的是,半个学期都没学会a o e,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61,语文60,但期末考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成了语文90,数学91。小学的毕业记不清楚了,好像也没拍集体毕业照,只是留下了一张单人黑白照片。
第二段是初中时光。初中是镇上的初中,在一个小山上面,镇上的人都叫小山初中,后来才知道我们大概是第四届学生。开学的那天,从镇上一个卖煎饺的小店边的一个小巷子里,一直向上走,看到有几间瓦房,就进了学校,站在学校的高点,能看到直通长江的一条河流。印象中,开学的那天,我看到我班级的班主任居然是小学五年级来实习带过我的语文老师,老师说你好像是镇上小学考初中的第一名,也就是“镇状元”。我有点吃惊,莫非我家祖上不是贫农而是什么大秀才。初中三年,几乎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只有到了最后的学期,因为班主任的变更,导致我“失宠”了,成绩也有所下降,变成了第二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挫折,什么叫做 “人际关系”。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懵懵懂懂的知道了要考“重点大学”才能跳出农门,中考时虽然集体在市里的农机站大厅里打地铺,但好歹发挥了我遇事不慌的特质,发挥平稳,并列全镇第一名,考入了市里的省重点高中。然后拍了人生中第一张集体毕业照,就记得毕业照里一个班级考上高中的好像不超过10个人,其他人都回家务农经商了。
第三段是高中时光,学校在市中心的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山上。记得用麻袋扛着我的行李进入宿舍后,一问几乎都是市里各个镇的第一名,同宿舍有一个还是当年的市中考状元,自己的分数勉强能挤到中游,然后看到班上城里孩子那种自信和阳光,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自卑,再看到班上城里女孩子即聪明又精致的样子,夹杂着青春期的荷尔蒙,简直自卑到了谷底。第一学期破天荒的数学没有及格,年级排名一百名后,从“镇状元”的光环里彻底的跌到尘埃里。。。。。。多年以后我有点理解高中那些看似精神有点失常的同学了。我不是没有失常,我是克制的好,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而已。总之整个高中都是压抑的心态,成绩被碾压,见识被碾压,土里土气的样子被城里孩子碾压。好在毕业高考的时候,虽然没有父母来陪考住空调房而是在炙热的宿舍里备考,但因为习惯了受挫折被碾压,心理素质的稳定又一次帮助我平稳发挥,在先报志愿后考试的大背景下,考上了一个北方的名气不大但实力很强的985院校。后来知道有好几个省竞赛一二等奖的高材生高考没发挥好,落到了普通一本甚至二本三本,感叹世事无常。
第四段是大学时光。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父亲高兴的送我上大学。为了省一晚的住宿费,我和父亲把报纸铺在南京站的广场上,躺着睡了一晚,被城管来回赶了好几次。上车后,没买到坐票,实在太困了,我睡到了座位下面。就这样晃荡了二十几个小时,到了学校,父亲从内衣的衬底里把带着温度的学费拿出来了。到了宿舍,第一次见到全国各地的同学,有一个同学分数差不多能上清华的核专业没去,该同学的父亲说咱这学校号称小清华,一时间我有种逆袭的感觉。大学里的时光总体感觉是美好的,就是看到魔都来的女班花温婉又知性的样子,还有在成绩上怎么也追不上班级里那些学霸学神,再一次感到深深的自卑。四年转眼就过,以一名之差错过保研,开始准备考本校的研究生,最后以近四百分的成绩上岸。本科的毕业时光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毕业的感觉,有火车站送别工作同学时的泪眼婆娑,有小酒馆全宿舍人彻夜的畅谈,有集体网吧包宿的狂欢,有楼道里点着蜡烛升级拖拉机的鏖战,当然,还有毕业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女生宿舍楼下的久久凝望。
第五段是研究生时光,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吃喝不愁,没有学费,每月还发补助,也没有了成绩的压力,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也不怎么管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自己的电脑,每天就是上午睡个懒觉起来去网吧联网大战,晚上来实验室通宵看各种球赛,偶尔写写论文。最重要的是,人生二十几年来,一见到女生就脸红的毛病,在研究生阶段彻底的莫名其妙的自愈了,开始可以和女生正常的交往了。研究生的毕业,本着家穷早赚钱的原则,拒绝了老师的留校好意,懵懵懂懂的开始了人生的职场生涯。
第六段是MBA生涯。本以为工作以后,不会再进学校了。可是在工作几年之后,和初中班主任更换异曲同工的事发生了,单位的大领导换了。因为我是单位前任领导的门生,我遭受到了莫名其妙的打压和训斥。一番思索后,我在读博还是读MBA间选择了MBA,就是想着读了这么多年的工科,想去文科专业学习一下换换空气。重新拿起书本备考,我开始了国内数一数二学校的MBA求学生涯。和原来求学的氛围完全不同,开学的时候发现班级里很多靓女帅哥,名校的也很多,还有博士,各行各业的都有,我第一次知道了别的行业的人是什么样子。因为是在职读MBA,只能周末和晚上去学校,MBA的毕业是伴随着无数个没有休息日的日子度过的,最大的感觉是接触到了管理的思维。现在看来,我对这段生涯从不后悔,不但是班级里的很多同学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人丑多读书,人穷多读书,人挨欺负的时候更要多读书。
最后一段生涯就是博士生涯。在MBA毕业后,本来我想歇歇好好工作吧,突然发现有一个读贵清和单位联合博士的机会,但要自己去申请。我本来想选择一个容易读的学校去混一个博士,但是在英明的家人的干预下,让我果断去申请贵清。在不认识老师的情况下,我本着脸皮厚的心态,敲门自我介绍,递简历,最后幸得老师收留,本以为成功了一半,后来才发现,这是噩梦的开始。清华对博士的要求丝毫不会因为我是联合培养而放低要求,从入学上课,到发论文,从参加学术论坛,到参加资格考试,我因为我的固有的工程思维,而屡屡被打击的抬不起头,按老师的话就是读博士不是搞工程,而是要讲清楚原理和方法。都第五年了,一篇论文还没发,雪上加霜,我还大病一场,住进了医院。好歹,上天看我太惨,给我开了一扇小门,在我出院的那天,邮件收到了第一篇论文接收的通知,往后就是一年内发了5篇文章,再加上后两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咖啡馆泡一天,终于在今年三月飞雪的那天完成了最终答辩,得到了4个A。然后在这个柳絮飘飘芳菲尽的人间四月天里要毕业了,完成我人生中第七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的毕业。
七段花开花落,我想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在四十不惑的年纪里,让人觉得我不那么油腻,还是曾经的那个羞涩的少年。与诸君共勉吧。
--
FROM 183.173.64.*
这个版面真好 果真没人
【 在 promise1108 的大作中提到: 】
: 厉害,致敬
:
: #发自zSMTH@LIO-AN00
--
FROM 106.121.187.*
村里的学霸 不稀罕啊
【 在 istr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佩服懵懵懂懂就考第一的学霸。
--
FROM 114.25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