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室里升炉子的记忆
生炉子可是技术活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教室有暖气,不生炉子。:但自己家生,因为家长只是普通干部,不够格住楼房,只能住平房。:姥姥家在农村,那就更得生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46.238.*
临近年末 话语太温暖了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温暖的求学路~: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46.238.*
一人扛一袋?
【 在 piaodang 的大作中提到: 】
:坐标山东,90年代初,初中,冬天教室烧玉米芯取暖,让同学们从家里带。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46.238.*
啊,明子,几乎忘了这个了。
【 在 bbqbbq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我一模一样。铁炉子,轮流值日。拎着柴火去教室引火生炉子。
: 我喜欢生炉子,把柴火搭起来,下面放块明子,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很有成就感。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N2010」
--
FROM 221.216.116.*
应该是生炉子,生火。不是升
--
FROM 103.91.179.*
以前家长管炉子,现在管辅导
【 在 darking35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是铁炉子,每个人轮着烧,和值日一样,每天一个人,自己带柴火,教室里有煤炭,一般年前一次,年后一次,到初中就有暖气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46.238.*
玉米芯,大豆根,基本就是这些了
【 在 tenderness7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人扛一袋?
: :坐标山东,90年代初,初中,冬天教室烧玉米芯取暖,让同学们从家里带。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59.71.241.*
我们那会儿,是不管教室还是家里,都是生铁铸的炉子
每年同学们要交引火物,可以是松果,但大部分是玉米芯。啥都不交的要给钱,因此大部分人还是交柴草
炉子晚上应该是不封火的,每天早上重新生火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室里升炉子的记忆
:
: 我老家是北方的农村,记忆里那时候的冬天,贼冷。
: ...................
--
FROM 61.48.132.*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抗压都木有,遇到事情就往后跑
【 在 bobwong1982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想想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是真苦,所以抗压能力极强,生存能力极强。
: 后面几代人,比如00后没有接受过这种生活的考验,精神上就不如80后坚韧。
:
--
FROM 59.71.241.*
不好,手脚都冻伤了
【 在 YHAH 的大作中提到: 】
: 额,那条件是真好。。
:
--
FROM 117.129.39.*